鹅口疮症状表现包括口腔黏膜有白色斑膜且周围黏膜充血,大多数宝宝全身症状不明显,少数严重者有低热等,不同年龄段宝宝表现有差异,新生儿易扩散且整体状态受影响更明显,婴幼儿常因拒食哭闹等被家长察觉,其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家长需及时发现异常就医。
白色斑膜:宝宝的口腔黏膜上会出现白色的斑膜,这是鹅口疮较为典型的症状。这些斑膜可以出现在颊黏膜、舌、牙龈、上颚等部位。斑膜不容易被擦掉,强行擦拭可能会引起局部黏膜的出血。例如,在颊黏膜处,可能会看到一片片白色的类似奶块的物质,但又与奶块不同,奶块可以被轻易擦去,而鹅口疮的白膜不易擦掉。
黏膜充血:在白色斑膜周围,可能会有黏膜充血的表现,局部黏膜颜色比正常黏膜稍红。
全身症状
一般情况:大多数宝宝患鹅口疮时全身症状不明显,精神状态、吃奶等通常不受太大影响。但如果病情较重,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哭闹、哺乳时拒食等情况。比如,宝宝平时吃奶正常,突然出现吃奶时哭闹,就要考虑是否口腔出现了问题。
发热:少数病情严重的宝宝可能会出现低热的情况,但一般体温不会超过38.5℃。这是因为口腔内的感染可能会引起身体的轻微炎症反应。
不同年龄段宝宝的表现差异
新生儿期: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患鹅口疮时可能更容易扩散。除了口腔出现上述症状外,可能还会出现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情况,因为新生儿的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口腔的不适对其整体状态影响更明显。
婴幼儿期:婴幼儿能够用语言表达部分不适,但往往表达不准确。如果宝宝经常出现拒食、哭闹,家长观察到口腔有白色斑膜,就要考虑鹅口疮的可能。而且婴幼儿的口腔卫生情况如果不佳,比如长期使用奶瓶喂养,清洁不及时,就更容易患上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了解其症状表现有助于家长及时发现宝宝口腔的异常情况,以便尽早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果发现宝宝口腔有疑似鹅口疮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