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中暑可因环境因素中室内温度过高且通风不畅致人体散热途径受阻热量积聚引发,个体因素里包括保暖过度致热量蓄积,老年人因体温调节功能减退及基础病易中暑,代谢性疾病患者因基础代谢率高或自主神经病变等易中暑,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受扰易中暑,儿童因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完善耐受性差易中暑。
一、环境因素导致冬季中暑
冬季室内为维持温暖,常通过暖气、空调等设备提升温度,若室内温度过高且通风不畅,人体散热途径受阻,热量积聚易引发中暑。例如,部分家庭或办公场所冬季室内温度长时间维持在25℃以上,超出人体舒适且正常的体温调节环境范围,使得机体散热功能无法正常发挥,进而导致体温异常升高出现中暑表现。
二、个体因素引发冬季中暑
(一)保暖过度
冬季人们通常穿着厚重衣物以抵御寒冷,但若穿着过厚、过紧且不透气的衣物,会严重阻碍身体热量散发,造成热量在体内蓄积。尤其对于活动量较少的人群,如老年人或长期卧床者,身体代谢产热相对减少,但因保暖过度导致散热受阻,更易引发中暑。
(二)基础疾病影响
1.老年人:老年人的体温调节功能减退,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即使冬季室内温度稍高,也可能因体温调节失衡而发生中暑。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中暑可能加重原有病情。
2.代谢性疾病患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基础代谢率高,产热较多,冬季若保暖不当或室内温度过高,易因产热超过散热而中暑;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或存在自主神经病变影响体温调节,也增加冬季中暑风险。
3.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可干扰体温调节中枢的正常功能,使机体对温度变化的感知和调节能力下降,在冬季高温环境下易发生中暑。
(三)儿童群体
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对环境温度变化的耐受性较差。冬季室内温度过高时,儿童可能因不能有效散热而出现体温升高,引发中暑,且儿童中暑后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格外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