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反复长鹅口疮需从多方面处理,首先明确病因,排查营养不良、腹泻、长期用广谱抗生素或类固醇激素等诱因,局部用2%-5%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患处,调整不合理抗生素使用,治疗基础疾病,新生儿和婴幼儿护理要特注意口腔卫生等,密切观察,异常及时就医。
一、明确病因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类固醇激素是其常见诱因。宝宝反复长鹅口疮首先要排查是否存在上述可能导致免疫功能或口腔局部环境改变的因素,比如是否有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影响营养状态等。
二、局部药物治疗
1.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可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每日2-3次,哺乳前后均可进行。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能改变口腔的酸碱环境,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
2.制霉菌素混悬液:将制霉菌素研成粉末后加入适量甘油或生理盐水制成混悬液,涂抹于口腔患处,能有效抑制念珠菌。
三、针对基础情况的处理
1.调整抗生素使用:如果是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的反复鹅口疮,需在医生评估下合理调整抗生素使用,必要时更换抗生素种类。
2.治疗基础疾病:对于有营养不良、腹泻等基础疾病的宝宝,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比如有腹泻的宝宝需纠正肠道功能紊乱,合理喂养以改善营养状况,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四、特殊人群护理注意事项
对于新生儿和婴幼儿,护理时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喂奶的奶瓶、奶嘴等要严格消毒,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乳头清洁。宝宝的玩具、餐具等也需定期消毒。同时,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口腔情况和全身状况,若鹅口疮持续不愈或伴有发热、拒食等其他异常表现,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更严重的免疫缺陷等问题。
总之,宝宝反复长鹅口疮需要从去除诱因、局部抗真菌治疗以及处理基础疾病等多方面综合处理,同时在护理上要格外精细,关注宝宝的整体健康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