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急救需先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并物理降温,转运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并保障急救设备,院内强化降温、监测器官功能及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儿童禁用酒精擦浴用温和物理降温,老年降温时监测心血管并把控补液,妊娠期女性谨慎降温优先物理且评估母婴状况。
一、现场急救
1.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立即移除患者身上过多衣物,减少热量蓄积,加速散热。
2.物理降温操作:采用高效物理降温手段,用湿毛巾全面擦拭患者身体,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同时借助风扇加强空气流动以促进散热;条件允许时,可将患者身体浸入10~15℃的冰水或冷水进行浸浴,但需注意避免冻伤。
二、医疗转运
1.生命体征监测:转运途中持续监测患者核心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持续通过物理降温维持体温下降态势,如保持湿毛巾覆盖并维持通风环境。
2.急救设备保障:确保转运过程中急救设备完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呼吸、循环衰竭等紧急状况。
三、院内治疗
1.强化降温措施:可实施冰水浸浴法,将患者身体浸入10~15℃冰水或冷水使体温快速下降,同时严密监测体温以防过低;或通过静脉输注4℃的0.9%氯化钠溶液进行血管内降温。
2.器官功能监测:重点监测肝脏、肾脏、凝血功能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多器官功能障碍,若出现急性肾损伤可能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3.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维持:依据患者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水平调整补液成分,纠正酸中毒等情况。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禁用酒精擦浴等刺激皮肤的降温方式,采用温和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拭,密切观察儿童体温及精神状态,因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热射病时更易出现体温波动及并发症。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降温时需密切监测心血管功能,防止因快速降温致血压骤降,同时把控补液速度与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3.妊娠期女性:热射病对母婴威胁大,降温需谨慎,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物理降温方法,及时评估母婴状况,必要时终止妊娠以保障母亲生命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