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有口腔局部表现和全身表现,不同年龄婴儿表现有特点,免疫功能低下及长期用抗生素或激素婴儿有特殊情况提示。口腔局部有黏膜表面白色斑膜及局部黏膜充血;全身一般情况轻时无异常,重时烦躁哭闹拒食,一般不发热,重或合并感染时可能体温升高;新生儿期白色斑膜出现迅速,吃奶哭闹明显增加;小月龄婴儿以哭闹、拒食体现不适;免疫功能低下婴儿鹅口疮易反复发作、病情重;长期用抗生素或激素婴儿易因菌群失调引发鹅口疮且有相关病史。
局部黏膜充血:在白色斑膜周围,有时可以看到黏膜有轻度的充血现象。这是因为局部的炎症反应导致黏膜血管扩张,从而出现充血表现。
全身表现
一般情况:对于婴儿来说,如果鹅口疮病情较轻,全身情况通常无明显异常,婴儿精神状态良好,吃奶正常。但如果病情较重,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拒食等情况。因为口腔内的不适会影响婴儿的进食,导致婴儿不愿意吃奶。
体温变化:一般鹅口疮本身不会引起发热,但如果病情严重,或者合并有其他细菌感染时,可能会出现体温升高。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大多数鹅口疮婴儿的体温是正常的。
不同年龄婴儿的表现特点
新生儿期:新生儿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患鹅口疮时,口腔内的白色斑膜可能出现得比较迅速,而且由于新生儿吃奶量相对固定,口腔内的不适可能会更明显地影响其吃奶情况,表现为吃奶时哭闹明显增加。
小月龄婴儿:小月龄婴儿无法用语言表达不适,主要通过哭闹、拒食来体现。同时,由于婴儿口腔较小,白色斑膜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口腔的空间,导致婴儿在口腔活动时感觉不适。
特殊情况提示
免疫功能低下婴儿:如果婴儿本身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比如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鹅口疮可能会反复发作,而且病情相对较重,白色斑膜可能范围更广,不容易治愈。这是因为免疫功能低下的婴儿自身抵御病原体的能力较弱,难以有效控制口腔内白色念珠菌的感染。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婴儿:如果婴儿因病情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可能会导致口腔内菌群失调,从而容易引发鹅口疮。此时婴儿除了有鹅口疮的典型表现外,还可能有长期使用相关药物的病史,需要家长特别留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