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受多因素影响,肥胖人群体脂厚易在高温下体温过高,体质较弱者热应激耐受差易反复中暑;基础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糖尿病、甲亢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因自身病症相关机制增加中暑风险;缺乏锻炼者适应热环境能力下降,脱水状态会影响散热;高温高湿及通风不良环境致散热低效易引发中暑;某些药物干扰体温调节会增加中暑可能;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老年人汗腺萎缩、调节功能衰退且常伴慢病需特别注意防暑。
一、个人体质因素
1.肥胖人群:体脂厚会阻碍热量散发,相比正常体重者更易在高温环境下出现体温过高,引发中暑。2.体质较弱者:如长期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者,身体的热应激耐受能力较差,更容易反复中暑。
二、健康状况影响
1.基础疾病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其循环系统功能受限,散热调节能力减弱;糖尿病患者因自主神经病变可能影响出汗等体温调节机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基础代谢率高,产热多,均增加中暑风险。2.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导致体温调节失衡,易反复中暑。
三、生活方式因素
1.缺乏锻炼者:长期不进行体育锻炼会使身体对热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肌肉产热后散热效率降低,在高温环境中更易中暑。2.脱水状态:长期饮水不足或大量出汗后未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血液浓缩,影响血液循环及散热功能,增加中暑发生几率。
四、环境因素影响
1.高温高湿环境:当气温≥32℃且湿度≥60%时,人体通过出汗散热的效率降低,若长时间处于此类环境中,极易反复中暑。2.通风不良场所:如密闭、无有效通风设备的工作或生活环境,热量不易散发,会使人体周围温度持续升高,增加中暑风险。
五、药物相关因素
某些药物可干扰体温调节机制,如抗组胺药可能抑制出汗反射;利尿剂会导致机体脱水;部分降压药可能影响血管调节功能,使散热受阻,从而增加老是中暑的可能性。
六、特殊人群特点
1.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散热和产热调节能力弱,在高温环境中更易中暑。2.老年人:皮肤汗腺萎缩、体温调节功能衰退,且常伴有慢性疾病,对热应激的耐受能力下降,需特别注意防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