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导性晕厥多因触发因素致血管扩张和心率减慢,常见血管迷走性晕厥由刺激经迷走神经反射致血压下降脑灌注不足,多见于青少年轻成年人无明显心脏神经病变基础;心源性晕厥与心脏节律或结构异常致心输出量骤减有关,心律失常分缓慢性和快速性且常见有基础心脏疾病患者,心脏结构异常如先心病瓣膜病影响心输出量引发;直立性低血压相关晕厥人体突然站起因重力致血液淤积回心血量减少血压调节异常致脑灌注不足,常见老年人长期卧床者用某些降压利尿药者;脑源性晕厥由脑部血管病变致供血障碍,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多见于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人群尤其老年人。
一、神经介导性晕厥
多因某些触发因素(如疼痛、情绪激动、长时间站立等)导致血管扩张和心率减慢,常见类型包括: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最常见的神经介导性晕厥类型,常由情绪紧张、恐惧、疼痛、闷热等刺激引发,机体通过迷走神经反射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扩张,进而导致血压下降、脑灌注不足而发生晕厥。多见于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无明显心脏或神经系统病变基础。
二、心源性晕厥
与心脏节律或结构异常导致心输出量骤减有关,常见原因有:
心律失常:如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可使心脏射血减少,快速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等)可导致心脏有效泵血功能丧失,均可能引发晕厥。常见于有基础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的患者。
心脏结构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等)、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狭窄等),可因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影响心输出量,从而引起晕厥。
三、直立性低血压相关晕厥
人体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时,因重力作用导致血液淤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减少,若血压调节机制异常(如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可出现血压骤降,脑灌注不足而发生晕厥。常见于老年人、长期卧床者、使用某些降压药物或利尿药物者等。
四、脑源性晕厥
由脑部血管病变影响脑部供血所致,常见原因包括:
脑血管病变: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脑出血等,可导致脑部血流供应障碍,引起晕厥。多见于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的人群,尤其老年人更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