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后需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至阴凉通风处,解开紧身衣物利于散热,用湿毛巾擦拭大血管丰富部位或冰袋冷敷,同时饮用少量淡盐水等补充电解质,药物方面藿香正气类制剂可缓解相关症状但特殊人群用前需咨询医生,儿童中暑优先轻柔物理降温且遵儿科用药规范,孕妇中暑以物理降温为主且药物需妇产科评估,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现场处理后尽快就医且药物使用结合基础病由医生判断。
一、中暑后的现场急救与初步处理
1.迅速脱离高温环境:立即将中暑者转移至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解开其紧身衣物,以利于散热。2.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擦拭其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或使用冰袋冷敷,同时让中暑者饮用少量淡盐水或清凉饮料(如淡茶水),补充流失的电解质,但需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胃肠道负担。
二、药物辅助缓解(需谨慎选择)
1.常用解暑药物:藿香正气类制剂(如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胶囊等)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可用于缓解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儿童、孕妇、哺乳期女性及有基础疾病者使用前需咨询医生,因为不同个体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存在差异,例如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药物代谢能力较弱,盲目使用可能增加肝肾负担。2.其他情况用药:若中暑伴有明显发热、烦躁等症状,一般不主张自行随意使用退热药物,优先通过物理降温等非药物方式处理,若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不恰当用药带来不良影响。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中暑时应格外谨慎处理,优先采用轻柔的物理降温方式,如用温水擦拭身体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避免随意使用成人解暑药物,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与成人不同,错误用药可能影响健康。2.孕妇:孕妇中暑后需特别关注,首先应尽快脱离高温环境,物理降温为主,药物使用需经妇产科医生评估,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要充分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使用相关解暑药物。3.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此类人群中暑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弱,现场处理后应尽快就医,药物使用需结合其基础疾病情况,由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判断是否需要使用解暑药物及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基础疾病因药物相互作用而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