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毒是机体摄入水总量远超排出量致水分潴留引发血浆渗透压下降及循环血量增多的病理状态,病因包括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肾功能不全、水分摄入过多,发病机制为水潴留使体液量增多、细胞外液低渗、细胞水肿尤以脑组织水肿致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有急性起病的头痛嗜睡等及慢性的软弱无力等,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见血清钠氯等降低,治疗原则为立即停止水分摄入,轻度靠自身调节,严重用利尿剂并纠正低钠血症,特殊人群中儿童需避免短时间大量饮水,老年人要控制饮水,基础疾病人群需严格控水并遵医嘱。
一、定义
水中毒是机体摄入水总量远超排出量,致使水分在体内潴留,引发血浆渗透压下降及循环血量增多的病理状态。
二、病因
1.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某些疾病(如颅脑外伤、急性感染等)可致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使肾脏重吸收水增多。
2.肾功能不全:肾脏疾病导致排水能力显著下降,水潴留易发生。
3.水分摄入过多:短时间内大量饮水、静脉输入过多低渗液体等,超出机体排泄能力。
三、发病机制
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细胞外液容量增大,血清钠浓度降低,造成细胞外液低渗,水分向细胞内转移,引发细胞水肿,尤以脑组织水肿显著,可致颅内压增高。
四、临床表现
1.急性水中毒:起病急,表现为头痛、嗜睡、躁动、精神紊乱、定向力失常,严重时出现惊厥、昏迷,甚至发生脑疝。
2.慢性水中毒:症状相对隐匿,有软弱无力、恶心、呕吐、嗜睡等表现,体重明显增加。
五、诊断
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可见血清钠、氯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和血浆蛋白量均降低等。
六、治疗原则
立即停止水分摄入,轻度水中毒者限制水摄入后机体可自身调节纠正;严重水中毒者需使用利尿剂促进水分排出,同时纠正低钠血症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肾脏浓缩稀释功能不完善,过量饮水易发生水中毒,应避免儿童短时间内大量饮水。
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对水的调节能力下降,需控制饮水量,遵循医生指导合理饮水。
基础疾病人群:有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者,本身排水能力受限,需严格控制水的摄入,密切关注水摄入情况并遵医嘱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