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积食可通过补脾经、摩腹、揉板门、推四横纹、捏脊等小儿推拿方法缓解,这些方法分别有不同操作及作用原理,且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小儿积食严重或推拿无改善要及时就医,推拿前后要注意保暖及饮食。
一、补脾经
1.操作方法:术者用拇指螺纹面旋推患儿拇指桡侧缘,操作约100-300次。
2.作用及原理:脾经属脾经穴位,补脾经可健脾胃、补气血,小儿积食多与脾胃功能较弱有关,通过补脾经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消化。
二、摩腹
1.操作方法:患儿平卧,术者用掌面或四指摩患儿腹部,频率约每分钟120-160次,摩腹范围以肚脐为中心,直径约3-5厘米,操作5-10分钟。
2.作用及原理:摩腹可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腹部是脾胃所在部位,通过摩腹能调节脾胃气机,帮助消化食物,缓解积食引起的腹胀等不适。
三、揉板门
1.操作方法:术者用拇指端揉患儿大鱼际平面,揉动频率约每分钟120-160次,揉动100-300次。
2.作用及原理:板门穴为脾胃的经外奇穴,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对于小儿积食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等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四、推四横纹
1.操作方法:术者用拇指桡侧缘从患儿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每次推100-300次。
2.作用及原理:四横纹能调节中焦气血,消食导滞,对小儿积食、腹胀、腹痛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改善脾胃运化不畅的状况。
五、捏脊
1.操作方法:患儿俯卧,术者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背部皮肤,两拇指压在食指前方,借助拇指与食指的力量将皮肤提起,从长强穴开始,沿脊柱两旁向上捏至大椎穴,如此反复捏提3-5遍,捏提3-5次时可在背部特定穴位(如脾俞、胃俞等)处用力提捏以加强效果。
2.作用及原理:捏脊能调节阴阳、健脾和胃、调和气血,通过对脊柱两旁穴位的刺激,可改善小儿脾胃功能,缓解积食症状。小儿皮肤娇嫩,操作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以患儿能耐受为宜,尤其对于新生儿及小婴儿,更要轻柔操作,避免损伤皮肤。
温馨提示:小儿推拿治疗积食需由专业的小儿推拿医师进行操作,家长不可自行随意操作,以免因手法不当对小儿造成损伤。如果小儿积食症状严重,或经推拿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同时,在小儿进行推拿前后,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且推拿后不宜立即给小儿进食过冷或过热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