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有不同症状表现,口腔黏膜有白斑样损害(不易擦去,擦去后局部潮红粗糙可能溢血)及黏膜充血;婴儿可能伴轻度发热、体重增长缓慢,成年人全身症状轻,严重基础病者可伴全身乏力消瘦等,累及咽部、食管时婴儿吞咽困难、成年人吞咽疼痛。
白斑样损害:最典型的症状是在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的斑膜,这些斑膜类似凝乳状,不容易被擦去。例如,在婴儿的口腔颊黏膜、舌面、上颚等部位可能会发现白色的斑块,形似奶块,但又与奶块不同,奶块可以被轻易擦去,而鹅口疮的白斑用力擦去后,局部黏膜会潮红、粗糙,可能会有溢血。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出现这种口腔黏膜的白斑样改变,婴儿由于口腔卫生相对较差,且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受到白色念珠菌的感染而出现此类表现;成年人如果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也可能导致口腔内菌群失调,引发鹅口疮出现口腔黏膜白斑。
黏膜充血:在白斑周围的口腔黏膜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现象,尤其是在用力擦去白斑后,充血会更加明显。对于婴儿来说,可能会因为口腔黏膜的不适而出现哭闹、拒食等表现,因为吃奶或进食时会刺激到充血的黏膜,引起疼痛;成年人如果出现黏膜充血,可能会感觉到口腔内有灼热感或疼痛感。
全身症状表现
婴儿可能出现的情况:对于婴儿,尤其是6个月-2岁的婴儿,除了口腔局部的症状外,可能会伴有轻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但也有部分婴儿体温正常。如果鹅口疮病情较重,感染扩散,可能会影响婴儿的进食,导致婴儿体重增长缓慢。这是因为婴儿进食困难,摄入的营养不足,而婴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摄入不足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进程。
成年人可能出现的情况:成年人患鹅口疮时,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一般不会出现发热等明显的全身症状,但如果是由于严重的基础疾病导致的鹅口疮,如艾滋病患者,可能会伴有全身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因为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严重受损,白色念珠菌容易广泛感染,除了口腔外,还可能累及其他部位,从而出现全身的不适表现。
不同部位的特殊表现
累及咽部、食管等部位:当鹅口疮的白色念珠菌感染累及咽部、食管时,婴儿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表现为吃奶时哭闹不安,吞咽动作不顺畅;成年人则可能出现吞咽疼痛,严重时甚至难以咽下食物,只能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例如,成年人如果感觉吞咽时咽部有明显的疼痛感,且口腔内有典型的白斑表现,就需要考虑鹅口疮累及咽部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