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抢救护理包含现场将患者置平卧位头偏一侧下肢略抬高、评估生命体征、管理呼吸道,医疗场所进一步监测生命体征、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并针对病因处理,护理中密切观察病情、管理环境、进行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要兼顾基础病操作轻柔,儿童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并加强保暖,妊娠期女性要关注胎儿情况兼顾母婴安全。
一、现场抢救
1.体位安置:立即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下肢略抬高(约15~30度),以增加脑部血液灌注,维持脑功能基本需求。2.生命体征评估:迅速判断患者意识、呼吸及脉搏情况,若呼吸、心跳骤停,应即刻启动心肺复苏操作。3.呼吸道管理: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呕吐物等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采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
二、医疗场所处理
1.生命体征监测:进一步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指标,详细评估患者整体状况。2.吸氧支持:给予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一般≥95%),改善组织缺氧状态。3.静脉通路建立: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为后续可能的药物治疗或液体补充提供通道。4.病因针对性处理:依据晕厥病因进行相应处置,若为心律失常需行心电监护并配合抗心律失常治疗;若为低血压则需遵医嘱补充血容量等。
三、护理要点
1.病情动态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生命体征波动以及晕厥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报告医生。2.环境管理: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控制室内温度(约22~24℃)、湿度(40%~60%)适宜,减少外界不良刺激对患者的影响。3.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安抚其紧张情绪,向家属讲解病情及抢救护理进展,增强其配合度与安全感。4.基础护理: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注意肢体被动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需重视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对晕厥的影响,抢救护理过程中应兼顾原有疾病管理,避免因体位快速改变等加重心脑血管负担,操作时动作宜轻柔缓慢。2.儿童: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抢救时避免过度用力,护理中加强保暖措施,密切观察生长发育相关指标,如面色、精神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3.妊娠期女性:晕厥时需特别关注胎儿情况,采取安全体位,避免腹部受压,抢救护理过程中需兼顾母婴安全,必要时请产科医生协同评估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