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可分为心源性(因心律失常致心脏有效射血减少或心脏结构异常致心输出量骤降引发脑缺血)、神经介导性(常见血管迷走性由神经反射致血管扩张、心率减慢致血压下降、心输出量减少引发脑灌注不足)、直立性低血压相关(药物因素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致体位改变时血压骤降引发脑灌注不足)、其他(血液成分异常如低血糖、重度贫血致脑缺氧及脑血管疾病影响血压调节等相关神经中枢功能引发)。
一、心源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急剧减退或心脏输出受阻导致脑缺血引起。常见原因包括:
心律失常: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缓慢性心律失常(如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使心脏有效射血减少,脑供血不足引发晕厥。例如,室颤时心脏无法正常泵血,瞬间导致大脑缺血缺氧而发生晕厥。
心脏结构异常:某些心脏结构病变可影响血流动力学,如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肥厚的心肌可能导致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加重梗阻,心输出量骤降引发晕厥;左心房黏液瘤等心脏肿物,在体位改变时阻塞二尖瓣口,导致急性心输出量降低,诱发晕厥。
二、神经介导性晕厥
此类晕厥与神经反射异常有关,常见的有: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最常见的神经介导性晕厥类型,多由情绪紧张、疼痛、长时间站立、闷热环境等诱因触发。诱因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血管扩张和心率减慢,导致血压下降、心输出量减少,脑灌注不足而发生晕厥。例如,看到抽血等场景时,因迷走神经兴奋,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引发晕厥。
三、直立性低血压相关晕厥
当人体从卧位、坐位或蹲位突然站立时,血压调节机制不能及时发挥作用,导致血压骤降,脑灌注不足引起晕厥,常见于: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降压药、利尿剂、抗抑郁药等,可影响自主神经功能或直接导致血压下降,在体位改变时易引发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等疾病,可损害自主神经系统,使血管收缩功能异常,体位改变时难以维持血压稳定,从而引发晕厥。
四、其他原因导致的晕厥
血液成分异常:
低血糖:血糖过低时,大脑能量供应不足,可出现头晕、乏力甚至晕厥,常见于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长时间未进食等情况。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携氧能力下降,导致脑缺氧,引发晕厥,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严重状态下可出现。
脑血管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脑部局部血流短暂中断,可出现短暂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包括晕厥表现;此外,脑干或后循环的梗死、出血等严重脑血管病变也可能导致晕厥,因影响了与血压调节等相关的神经中枢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