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分轻度表现为高温环境中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等且体温轻度升高可适当休息缓解,中度是轻度症状加重伴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体温升高及脱水表现,重度包含热痉挛(有对称性肌肉痉挛意识清体温多正常)、热衰竭(有头晕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体温轻度升高或正常)、热射病(高热无汗意识障碍可伴多器官损害),现场急救需将患者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平卧休息解衣领腰带,轻度可给淡盐水等或涂清凉油,中度除上述外物理降温并尽快打急救电话,重度立即打120等待时物理降温密切观察,后续送医后医生会补液纠正脱水等,热射病需更积极降温及器官功能支持,儿童应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外出做好防晒,老年人需密切关注体温及身体状况及时降温,孕妇要注意环境温度待凉爽处不适及时就医,基础疾病患者应提前防暑随身携带药品了解应对措施。
一、中暑症状
1.轻度中暑:处于高温环境时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体温轻度升高,一般在38℃左右,此阶段通过适当休息等可缓解。
2.中度中暑:轻度中暑症状加重,表现为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体温升高至38.5℃以上,还伴有脱水表现,如尿量减少等。
3.重度中暑:
热痉挛:出现明显对称性肌肉痉挛,常见于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显著,患者意识清楚,体温多正常。
热衰竭: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数,体温轻度升高或正常。
热射病:最为严重,表现为高热(体温常>40℃)、无汗、意识障碍(如昏迷),可伴有多器官功能损害。
二、缓解方法
1.现场急救:
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通风阴凉处,让其平卧休息,解开衣领腰带以保持呼吸通畅。轻度中暑者可给予淡盐水等清凉饮料,也可适当涂抹清凉油等。中度中暑者除上述处理外,进行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或使用冰袋冷敷,同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重度中暑者需立即拨打120,等待救援时继续物理降温(如用冰水擦拭皮肤),密切观察患者意识、体温、呼吸、脉搏等情况,搬运时避免加重病情。
2.后续处理:患者送至医院后,医生会根据情况进行补液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热射病患者需更积极降温及器官功能支持。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易中暑,应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外出时做好防晒(如戴遮阳帽、涂防晒霜等)。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中暑后病情变化快,需密切关注体温及身体状况,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孕妇:高温环境下中暑风险高,需注意环境温度,尽量待在凉爽环境中,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基础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暑时病情可能加重,应提前做好防暑准备,随身携带必要药品并了解发病时应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