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中医辨证分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湿热痹阻证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急性期多见,有关节红肿热痛等表现,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寒湿痹阻证中老年人多见,男性略多,有关节疼痛遇寒加重等表现,舌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濡缓;痰瘀痹阻证病程较长者多见,有关节肿胀疼痛反复发作等表现,舌紫暗有瘀斑苔白腻脉涩或弦滑;肝肾亏虚证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绝经后易见,有关节疼痛反复发作等表现,偏阴虚舌红少苔脉细数,偏阳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一、痛风中医辨证之湿热痹阻证
(一)症状表现
1.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严格性别差异,急性期多见。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以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等多见,疼痛较剧烈,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常伴有发热、口渴、心烦、小便黄赤等症状。
2.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高热量饮食、酗酒等生活方式者易出现此证型,因饮食不节导致湿热内生,流注关节而发病。
3.病史关联:既往有过高嘌呤饮食等可能诱发痛风发作的病史者,在发作急性期易呈现湿热痹阻证表现。
(二)舌脉表现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二、痛风中医辨证之寒湿痹阻证
(一)症状表现
1.年龄性别因素: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男性略多于女性(可能与生活习惯等有关)。关节疼痛,遇寒加重,得热痛缓,关节局部肿胀,皮色不红或微红,关节屈伸不利等,常伴有恶寒、肢体发凉等症状。
2.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喜爱生冷食物等生活方式可导致寒湿之邪侵袭人体,留着关节而发为本证。
3.病史关联:有长期居住寒冷潮湿地区病史,或既往有过关节受寒等病史者易出现此证型。
(二)舌脉表现
舌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濡缓。
三、痛风中医辨证之痰瘀痹阻证
(一)症状表现
1.年龄性别因素:病程较长的痛风患者多见,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无明显严格性别差异。关节肿胀、疼痛反复发作,局部关节可触及皮下结节(痛风石),关节变形,活动受限,肤色紫暗、按之稍硬等,可伴有面色晦暗、肌肤甲错等症状。
2.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痛风未规范治疗,饮食不节等生活方式持续存在,导致痰瘀互结,痹阻关节。
3.病史关联:有痛风反复发作病史,且未进行规范系统治疗,病程较长者易出现此证型。
(二)舌脉表现
舌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腻,脉涩或弦滑。
四、痛风中医辨证之肝肾亏虚证
(一)症状表现
1.年龄性别因素:多见于中老年痛风患者,女性在绝经后相对更易出现(因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关节畸形、活动无力,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神疲乏力等症状,偏于阴虚者可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偏于阳虚者可见畏寒肢冷、面色白等。
2.生活方式影响:长期过度劳累、久病耗伤等生活方式可导致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易引发痛风反复发作。
3.病史关联:有长期痛风病史,且体质虚弱,肝肾亏虚者易出现此证型。
(二)舌脉表现
偏阴虚者舌红少苔,脉细数;偏阳虚者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