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呈全球性分布,冬春多见,潜伏期10-21天,有前驱症状后出向心性皮疹,可通过接种疫苗等预防;天花由天花病毒引起,已全球根除,潜伏期7-17天,有前驱期和发疹期,病情重,现主要加强实验室管理,曾高风险人员考虑接种天花疫苗。
天花:由天花病毒引起,是一种古老的烈性传染病,天花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吸入或直接接触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且没有性别差异,过去患病人群无特定年龄指向,但在疫苗广泛接种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临床表现方面
水痘:潜伏期一般为10-21天,平均14天。发病初期可出现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首先出现在躯干和头部,然后逐渐蔓延至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皮疹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疱疹为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疱液初为透明,后逐渐变混浊,疱疹壁薄易破,伴有瘙痒。1-2周后疱疹结痂脱落,一般不留瘢痕。儿童患者症状相对较轻,部分儿童可能仅表现为低热和轻微皮疹。
天花:潜伏期一般为7-17天,平均10-14天。临床过程分为前驱期和发疹期。前驱期持续2-4天,有高热、头痛、背痛、四肢痛、寒战、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发疹期多在起病后第3-4天出现皮疹,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手腕、前臂,然后向躯干、下肢蔓延。皮疹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2-3天后变为疱疹,疱疹为圆形,直径约2-5mm,质地较硬,周围有明显红晕,疱疹内液体初为清亮后变混浊,1周左右疱疹结痂,约2-4周痂皮脱落,遗留瘢痕,俗称“麻点”。天花病情重,病死率高,重症患者可出现毒血症、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流行病学方面
水痘:呈全球性分布,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见。可在托幼机构、学校等儿童聚集场所引起暴发流行。通过隔离患者(一般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对易感人群接种水痘疫苗等措施可有效控制传播。
天花:自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根除天花后,天花在自然界已不存在。但由于其病毒的高致病性和潜在的生物恐怖威胁,仍有少量保存于实验室中。
诊断方面
水痘:主要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初步诊断,如向心性分布的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必要时可进行实验室检查,如取疱疹液进行病毒分离,或检测血清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特异性抗体等。
天花:由于天花已被根除,目前主要是在实验室进行鉴别诊断研究。通过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天花病毒特异性抗体)等方法进行诊断,但需要在生物安全等级较高的实验室进行操作。
预防方面
水痘: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措施。对于未接种过疫苗的儿童,尤其是接触过水痘患者的儿童,可在接触后72小时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平时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
天花:由于天花已被根除,目前主要是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止天花病毒泄漏。对于曾在高风险环境工作的人员,需进行天花疫苗的接种,但目前天花疫苗的接种仅在特定的生物安全相关职业人群中考虑,且接种疫苗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如局部红肿、发热等,但在职业暴露风险下权衡利弊后进行接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