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症在西医中对应多种疾病,风湿性关节炎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相关,儿童青少年易患,侵犯大关节呈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自身免疫病,30-50岁女性多见,侵犯小关节呈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关节炎可致畸形功能丧失;骨关节炎中老年人常见,负重及活动频繁关节易受累,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可致畸形;痛风性关节炎因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升高致尿酸盐结晶沉积,中年男性多见,常累及第一跖趾关节等,发作时剧痛。
一、痹症的西医对应疾病范畴
痹症是中医的病名概念,西医中多种疾病可归属于痹症范畴。
(一)风湿性关节炎
1.发病机制及特点
风湿性关节炎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年龄方面,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易发病,这可能与该年龄段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且接触链球菌感染源的机会相对较多有关。其主要侵犯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腕关节等,呈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疼痛程度较为剧烈,且症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炎症消退后一般不留永久性关节畸形,但可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关节功能。
2.病理生理
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关节滑膜等组织,引发炎症反应。滑膜出现充血、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导致关节腔内积液,进而出现上述关节的炎症表现。
(二)类风湿关节炎
1.发病机制及特点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关节损伤有关。发病年龄较广,以30-50岁女性多见,女性患者相对男性更多,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等因素有关。主要侵犯小关节,如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呈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关节炎。病情逐渐发展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早期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僵硬,尤其是晨起时关节僵硬明显,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30分钟,随着病情进展,关节可出现畸形,如手指的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等。
2.病理生理
自身抗体(如类风湿因子等)参与,导致滑膜的慢性炎症,滑膜增生形成血管翳,逐渐侵蚀关节软骨和骨组织,破坏关节结构,引起关节功能的进行性丧失。
(三)骨关节炎
1.发病机制及特点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中老年人更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的退变、磨损逐渐加重。可累及多个关节,以负重关节和活动频繁的关节多见,如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关节等。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疼痛在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畸形,如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等。
2.病理生理
关节软骨的磨损、退变,导致软骨下骨暴露,机体启动修复机制,引起骨质增生等改变,进而刺激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导致关节疼痛、肿胀等一系列症状,长期的病理过程最终导致关节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四)痛风性关节炎
1.发病机制及特点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的炎症反应。多见于中年男性,女性在绝经后也可发病,这与男性和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及嘌呤代谢特点有关。首次发作常累及单侧第一跖趾关节,也可累及其他关节,如踝关节、膝关节等。发作时关节突然出现剧烈疼痛、红肿、热痛,疼痛程度极其剧烈,犹如刀割样或咬噬样,数小时内症状达到高峰。
2.病理生理
血尿酸升高,过饱和的尿酸盐在关节滑膜、软骨、肌腱等部位沉积,激活机体的炎症反应,吸引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聚集,释放炎症介质,导致关节的急性炎症发作,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破坏和尿酸盐结石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