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性痢疾主要有高热惊厥、感染性休克、肠道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表现。常突发40℃及以上高热致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的儿童惊厥,发作形式多样、持续时间短但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可伤脑;病原体致微循环障碍,早期微血管痉挛,后扩张致血压下降,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凶险且死亡率高;早期肠道症状不明显,后出现黏液脓血便、阵发性腹痛、里急后重;毒素引发脑水肿致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等,严重时脑疝形成,出现呼吸节律不整等危及生命。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症状,流行季注意预防,患病儿童应遵医嘱治疗、休息及保证营养。
一、高热惊厥
1.体温表现:急性中毒性痢疾起病急骤,常突发高热,体温可达40℃甚至更高。高热是机体对病原体入侵的一种防御反应,但过高的体温可能引发惊厥。儿童尤其是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高热更容易导致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引发惊厥。惊厥多发生在起病初期,体温快速上升阶段。
2.惊厥特点:惊厥发作形式多样,可表现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即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随后出现肢体节律性抽动,伴有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口吐白沫等症状;也可表现为局限性发作,如仅一侧肢体或面部肌肉抽动。惊厥持续时间通常较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但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可能对患儿大脑造成不可逆损伤。
二、感染性休克
1.微循环障碍:病原体释放的内毒素等可导致全身微循环障碍。早期微血管痉挛,组织器官灌注减少,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尿量减少等症状。这是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大量释放,导致外周血管收缩,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2.血压变化:随着病情进展,微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血压下降。患儿可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严重时神志不清。血压降低使得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若不及时纠正,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在急性中毒性痢疾中较为凶险,尤其是对于体质较弱、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死亡率较高。
三、肠道症状
1.初期表现:在疾病早期,肠道症状可能不明显,易被高热等全身症状掩盖。部分患儿可能仅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次数稍增多,粪便性状可正常或稍稀,容易被误诊为普通感冒或消化不良。
2.典型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典型的痢疾样大便,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这是由于痢疾杆菌侵袭肠黏膜,引起肠黏膜炎症、坏死、溃疡,导致黏液、脓血渗出。腹痛多为阵发性,便后可稍有缓解。里急后重感明显,即患儿虽有便意,但排便不畅,频繁有排便冲动,这是因为直肠受到炎症刺激所致。
四、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1.脑水肿: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可引起脑血管痉挛、通透性增加,导致脑水肿。患儿可出现头痛、呕吐,呕吐多为喷射性,与胃肠道疾病引起的呕吐不同,喷射性呕吐是由于颅内压升高导致。此外,还可出现嗜睡、烦躁、惊厥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昏迷。
2.脑疝:若脑水肿未能及时控制,病情进一步加重,可导致脑疝形成。脑疝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况,可压迫脑组织,导致呼吸、循环中枢受损。患儿可出现呼吸节律不整、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症状,若不及时抢救,可迅速危及生命。
温馨提示:对于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急性中毒性痢疾病情进展迅速,症状可能不典型,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精神状态、大便情况等。若孩子出现高热不退、惊厥、精神萎靡、腹痛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对于有慢性疾病、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感染后病情可能更严重,需特别关注。此外,在疾病流行季节,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预防感染。对于已经患病的儿童,要遵循医嘱积极治疗,注意休息,保证营养摄入,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