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可通过推拿穴位治疗,常用清肺经、推揉膻中穴、揉肺俞穴、揉天突穴等穴位,不同证型如风寒、风热、痰湿咳嗽有相应推拿要点,推拿时要注意室内温度、修剪指甲、力度适中,新生儿、体质虚弱及有局部疾病小儿有特殊提示,咳嗽重或推拿无缓解需及时就医。
一、常用小儿咳嗽推拿穴位及操作方法
(一)清肺经
1.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2.操作方法:用拇指指尖从患儿无名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推100-300次。肺经有清热、解表、化痰等作用,可治疗咳嗽、气喘等肺经相关病症。对于小儿因外感风热引起的咳嗽,通过清肺经能起到疏散风热、宣肺止咳的作用。
(二)推揉膻中穴
1.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线上。
2.操作方法:用拇指或中指端揉膻中穴,约揉50-100次;用掌根从胸骨上窝向下推至剑突,约推50-100次。膻中穴是气会,揉推膻中穴能起到宽胸理气、止咳化痰的功效,对小儿咳嗽、胸闷、气喘等有缓解作用,尤其适用于痰湿咳嗽等情况。
(三)揉肺俞穴
1.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操作方法:用两手拇指螺纹面在两侧肺俞穴上揉动,约揉100-200次。肺俞穴是肺之背俞穴,揉肺俞穴可调节肺气,治疗咳嗽、气喘等肺部病症,对于小儿感受外邪引起的咳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四)揉天突穴
1.位置:胸骨上窝中央。
2.操作方法:用拇指或中指端揉天突穴,约揉50-100次。揉天突穴能通利气道、降气化痰,可缓解小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等症状。但操作时要注意手法轻柔,避免损伤患儿。
二、小儿咳嗽不同证型的推拿要点
(一)风寒咳嗽
1.表现:咳嗽声重,咽痒,咳痰清稀色白,常伴有鼻塞流清涕、恶寒无汗等症状。
2.推拿要点:除上述常用穴位外,可加推三关。三关位于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条直线。操作方法为用拇指或食指、中指从患儿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300次。推三关能温阳散寒,配合清肺经等穴位,可疏散风寒、宣肺止咳。同时加强揉外劳宫穴,外劳宫位于手背,第2、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0.5寸处,用拇指揉外劳宫约100-200次,外劳宫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对于风寒咳嗽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二)风热咳嗽
1.表现: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不易咳出,口渴咽痛,鼻流黄涕,伴有发热等症状。
2.推拿要点:除清肺经、推揉膻中穴等常用穴位外,可加推脊。推脊是用食、中指指腹自上而下直推脊柱,约推100-300次。推脊能清热解表,配合清肺经等穴位,可疏散风热、宣肺止咳。还可加揉风池穴,风池位于后颈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用拇指和食指揉风池穴约50-100次,风池穴有疏风清热的作用,对风热咳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三)痰湿咳嗽
1.表现:咳嗽痰多,色白而稀,胸闷纳呆,神疲乏力等症状。
2.推拿要点:重点加强揉中脘穴,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用掌根揉中脘穴约100-200次,揉中脘能健脾和胃、燥湿化痰。配合推揉膻中穴、揉肺俞穴等穴位,可起到健脾化痰、止咳的作用。还可加揉丰隆穴,丰隆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外,用拇指揉丰隆穴约100-200次,丰隆是祛痰要穴,对于痰湿咳嗽有较好的祛痰作用。
三、推拿注意事项及特殊人群提示
(一)注意事项
1.推拿时应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在25-28℃左右,避免患儿受凉。
2.推拿前应修剪患儿指甲,以免划伤皮肤。
3.推拿时力度要适中,以患儿皮肤微微发红为宜,避免用力过大引起患儿不适。
4.如果小儿咳嗽症状较重,或经推拿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二)特殊人群提示
1.新生儿:由于新生儿皮肤娇嫩,骨骼肌肉发育不完善,推拿时更要特别注意手法轻柔,尽量由专业的小儿推拿医师进行操作,避免因手法不当对新生儿造成损伤。
2.体质虚弱的小儿:在推拿时手法应更轻柔,且推拿时间不宜过长。同时要注意观察小儿推拿后的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推拿并就医。
3.患有皮肤破损、感染等局部疾病的小儿:应避免在相应部位进行推拿,以免加重局部病情。
总之,小儿咳嗽的推拿需要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相应的穴位和操作方法,同时要注意推拿的注意事项和特殊人群的提示,以确保推拿的安全和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