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是短时间内由免疫机制触发的严重全身性速发型变态反应,常见诱因有药物、生物制品、食物等,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循环、神经、皮肤黏膜等系统症状,诊断依据接触史和临床表现等,急救需停用过敏原、注射肾上腺素、保持呼吸道通畅、补充血容量,预防要详细问过敏史、药物皮试、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
一、过敏性休克的定义
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触发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速发型变态反应。
二、引发过敏性休克的常见诱因
1.药物因素
抗生素类:如青霉素类,青霉素是最常见的引发过敏性休克的药物之一,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蛋白、青霉烯酸等可作为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使机体致敏,当再次接触青霉素时,即可触发过敏反应,严重时导致过敏性休克。
血清制剂及疫苗:如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病疫苗等,某些人可能对血清制剂中的异性蛋白过敏,接种疫苗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进而导致过敏性休克。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的过敏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可能更易发生药物过敏相关的过敏性休克;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病情可能更严重。
2.生物制品因素
某些生物制品本身可能成为过敏原,例如蜂毒等,被蜂蜇伤后,蜂毒中的成分可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严重时导致过敏性休克。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接触生物制品的机会不同,例如经常户外活动、从事养蜂等工作的人群接触蜂毒等生物制品的概率较高,发生过敏性休克的风险相对增加。
3.食物因素
常见的引起过敏的食物有花生、牛奶、鸡蛋、海鲜等。食物中的某些蛋白质成分可作为过敏原,进入人体后引发免疫反应,严重时导致过敏性休克。有食物过敏病史的人群再次接触相关食物时,发生过敏性休克的风险显著升高,不同年龄的食物过敏人群,例如儿童对牛奶、鸡蛋过敏较为常见,老年人可能对海鲜类食物过敏的概率增加。
三、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症状
患者早期可出现胸闷、气促、鼻痒、打喷嚏、咽喉堵塞感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严重时可因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导致窒息。不同年龄患者呼吸系统症状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发生喉头水肿时可能更易出现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因为儿童气道相对狭窄;老年人由于呼吸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发生呼吸困难时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
2.循环系统症状
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心跳骤停。不同性别患者在循环系统症状上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循环系统症状可能更为严重,例如本身有冠心病的患者,在过敏性休克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变化时,更容易诱发心肌缺血等并发症。
3.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可出现头晕、乏力、意识障碍等症状,这是由于脑缺氧等原因导致。年龄较小的儿童发生神经系统症状时,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精神萎靡等;老年人发生意识障碍时,需要警惕是否合并有其他脑部基础疾病加重的可能。
4.皮肤黏膜症状
患者常出现皮肤潮红、瘙痒、皮疹等表现,这是由于过敏反应导致的皮肤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等原因引起。不同年龄人群的皮肤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皮肤较为娇嫩,皮疹可能更为明显;老年人皮肤老化,皮疹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但瘙痒感可能较为强烈。
四、过敏性休克的诊断与急救措施
1.诊断
主要依据患者的接触史、典型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例如有明确的过敏原接触史,同时出现上述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系统的典型表现,即可初步诊断为过敏性休克。
2.急救措施
立即停用过敏原:如果是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如果是食物引起的,应停止食用相关食物等。
肾上腺素注射: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这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它可以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喉头水肿、升高血压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操作,以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对于儿童患者,在进行气道管理时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气道工具和操作手法,避免造成二次损伤;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颈椎病变等情况,在进行气道操作时要更加谨慎。
补充血容量:快速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等,以纠正休克引起的循环血量不足。不同年龄、体重的患者补充血容量的量和速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儿童需要根据体重计算补液量,避免补液过多或过少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老年人要注意补液速度不宜过快,防止诱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五、过敏性休克的预防
1.详细询问过敏史
在就医时,患者应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等,医生在开具药物、进行治疗操作前要仔细评估患者的过敏风险。不同年龄人群在询问过敏史时,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提供准确的过敏信息,老年人可能由于记忆力等原因需要多次确认过敏情况。
2.药物皮试
对于一些容易引发过敏的药物,如青霉素等,在使用前常规进行皮试,以筛查出可能过敏的患者。但皮试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等综合判断。不同年龄患者皮试的反应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皮试时可能由于不配合等原因影响皮试结果的判断,需要医护人员更加耐心和专业地进行操作。
3.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
明确对某种物质过敏的患者,应严格避免接触该过敏原。例如对花生过敏的患者,要避免食用花生及其制品,在外出就餐时要仔细查看菜单,告知服务员自己的过敏情况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例如经常出差的人群需要更加注意在外地时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要提前做好准备,如携带必要的抗过敏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