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小儿腹泻分为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5个证型。

1.伤食泻
小儿脾胃功能尚未健全,若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之物,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职,升降失调,从而引发腹泻。表现为大便酸臭,夹有未消化食物残渣,腹痛腹胀,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嗳气酸馊,不思饮食,舌苔厚腻。
2.风寒泻
小儿腠理疏松,卫外不固,易感受风寒之邪,侵袭肠胃,使肠道气机阻滞,传导失常。症状为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淡,苔薄白。
3.湿热泻
小儿感受暑湿之邪,或饮食不洁,湿热内蕴,下注大肠,导致传导失司。症状是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黏液,腹痛阵作,发热烦闹,口渴喜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
4.脾虚泻
小儿脾胃虚弱,或久病迁延不愈,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谷不化,清浊不分。表现为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
5.脾肾阳虚泻
久泻不止,脾病及肾,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运化失常。症状有久泻不止,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
小儿腹泻的病因较为复杂,部分患儿可能存在多种证型兼夹的情况,因此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如果患儿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