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暑症状因中暑程度而有所差异,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处理方法为立即转移、物理降温、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药物治疗等。
一.症状
1.先兆中暑
儿童在高温环境中活动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口渴、多汗、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无力等症状。此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8℃。
2.轻度中暑
除上述先兆中暑症状加重外,儿童体温可升高至38℃以上,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3.重度中暑
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痉挛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常发生于四肢肌肉、腹肌等,伴有疼痛;热衰竭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严重时可出现晕厥;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患者体温可高达40℃以上,出现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二.处理方法
1.立即转移
迅速将中暑儿童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如室内空调房间或树荫下,解开或脱去外衣,以利散热。
2.物理降温
用湿毛巾或冰袋敷在儿童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每1015分钟更换一次。也可用温水擦拭全身,水温以32-34℃为宜,促进皮肤血管扩张,加速散热。有条件的可将儿童置于空调房间,室温调至22-25℃。
3.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让中暑儿童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以补充因出汗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引起呕吐。对于能自主饮水的儿童,可鼓励其饮用;对于较小的婴儿,可通过少量多次喂奶的方式补充水分。
4.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藿香正气合剂、十滴水等药物,能够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