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前驱期有轻中度发热等上呼吸道症状及枕后耳后颈后淋巴结肿大,出疹期发热1-2天后出淡红斑丘疹24小时蔓延全身历时3天,治疗主要为对症支持,一般治疗需隔离休息多饮水清淡饮食,对症治疗包括退热用对乙酰氨基酚、止痒用抗组胺药,孕妇要避免接触防胎儿畸形,儿童需加强护理,免疫低下者需密切监测病情。
一、风疹症状
(一)前驱期症状
一般持续1~5天,儿童症状相对较轻,成人可能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等,还可伴有咳嗽、打喷嚏、流涕、咽痛、结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呕吐、腹泻、鼻出血、牙龈肿胀等,枕后、耳后及颈后淋巴结肿大明显且有轻度压痛。
(二)出疹期症状
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24小时内蔓延至全身,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约2~3mm,可融合成片,疹间有正常皮肤,躯干皮疹较面部更为密集,一般历时3天,出疹后体温迅速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明显减轻,但淋巴结肿大可持续数周。
二、风疹治疗方法
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
(一)一般治疗
患者需隔离至出疹后5天,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多饮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以补充身体所需水分和营养。
(二)对症治疗
1.退热:高热时可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通过降低体温缓解不适。
2.止痒:若患者瘙痒明显,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减轻瘙痒症状。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孕妇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孕期尤其是妊娠早期应避免接触风疹患者,若怀疑感染需及时就医评估胎儿情况。
儿童:儿童患者需加强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疹引起感染,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免疫功能低下者:此类人群感染风疹后病情可能较重,需密切监测体温、皮疹及全身症状变化,必要时就医进行更专业的诊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