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手术治疗有传统开胸手术和微创心脏手术,传统开胸手术适用于各种类型房间隔缺损,微创心脏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介入治疗主要是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适用于特定范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有相应操作过程及术后观察要求。
一、手术治疗
(一)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1.传统开胸手术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房间隔缺损,通过在胸部切开较大的切口,暴露心脏,然后用补片修补缺损的房间隔。对于成年患者,如果身体状况允许,可采用此方法。在儿童患者中,需要充分考虑手术创伤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严格评估患儿的心肺功能等情况。
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其他畸形的患儿,手术前需要多学科团队评估,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
2.微创心脏手术
包括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等。这种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适用于部分简单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对于年龄较小、体重较轻的儿童,微创技术能减少手术对胸廓发育等的影响,但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精准操作以确保修补效果。对于成年患者,也可以选择微创方式,减少术后疼痛和住院时间,加快康复。
二、介入治疗
(一)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1.适用情况
适用于直径在一定范围(一般5-36mm)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如果符合介入指征,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儿童患者中,一般要求年龄大于3岁,体重超过10kg,且缺损位置合适等情况。对于存在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如严重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情况的患者不适合介入治疗。
2.操作过程
通过血管穿刺,将封堵器输送到房间隔缺损部位,释放封堵器来封闭缺损。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脏功能、封堵器位置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术后需要定期随访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封堵器的位置是否正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