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槽症是拔牙术后常见并发症多发生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病因有创伤、感染、血凝块脱落,临床表现为拔牙后2-3天出现剧烈疼痛向多部位放射且拔牙窝有异常情况,依据拔牙病史及典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为清创等,儿童拔牙后需关注口腔卫生孕妇治疗要谨慎。
一、定义
干槽症是拔牙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发生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是牙槽窝骨创的局限性炎症,通常在拔牙后2-3天出现剧烈疼痛等症状。
二、病因
1.创伤因素:拔牙时创伤过大,如拔除阻生智齿过程中翻瓣、去骨等操作,导致牙槽骨损伤严重,易引发干槽症。
2.感染因素:口腔内细菌感染是重要诱因,拔牙创受到口腔细菌污染后,细菌繁殖可破坏血凝块,引发炎症反应。
3.血凝块脱落:拔牙后牙槽窝内血凝块形成不佳或过早脱落,使牙槽骨壁的骨面暴露,直接接触口腔环境,增加感染风险。
三、临床表现
1.疼痛:多在拔牙后2-3天出现剧烈疼痛,疼痛可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镇痛药物难以缓解。
2.拔牙窝情况:拔牙窝内血凝块脱落,牙槽骨暴露,表面有灰白色假膜覆盖,伴有腐败坏死物质,有明显腐臭味。
四、诊断
主要依据拔牙病史及典型临床表现进行诊断,患者有拔牙史,术后出现上述剧烈疼痛、拔牙窝异常等表现即可初步诊断为干槽症。
五、治疗
治疗原则为清创、隔离外界刺激、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常用方法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拔牙窝,清除腐败坏死物质后,放置碘仿纱条等药物促进愈合。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拔牙后需特别关注口腔卫生,家长应协助儿童轻柔刷牙,避免食物残渣残留于拔牙窝,减少感染风险,且儿童拔牙后疼痛耐受度低,需密切观察疼痛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
2.孕妇:孕妇发生干槽症时,治疗需谨慎,应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就诊时需告知医生妊娠情况,由医生综合评估后制定治疗方案,以确保孕妇安全及胎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