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是由白喉棒状杆菌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侵袭咽喉鼻腔等部位可形成灰白色假膜并致全身毒血症状该菌属革兰阳性菌具嗜神经性与嗜黏膜性能产外毒素致局部炎症及全身中毒局部表现为咽喉灰白假膜难拭去强行剥离出血鼻腔受累有鼻塞流涕带血分泌物全身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可并发心肌炎周围神经麻痹传播经飞沫或间接接触依据典型症状结合细菌学检查咽拭子涂片或培养阳性确诊治疗用抗毒素中和外毒素及抗生素抑制繁殖隔离患者儿童因免疫差需严密监测隔离休息加强营养妊娠期需评估抗毒素抗生素对胎儿影响制定个体化方案。
一、定义
白喉病是由白喉棒状杆菌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侵袭咽喉、鼻腔等部位,可形成特征性灰白色假膜,并引发全身毒血症状。
二、病原体特性
白喉棒状杆菌属革兰阳性菌,具备嗜神经性与嗜黏膜性,能产生外毒素,该外毒素是导致局部黏膜炎症及全身中毒症状的关键因素。
三、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咽喉部位可见灰白色假膜,与黏膜下组织紧密粘连,难以拭去,强行剥离会引发出血;鼻腔受累时可出现鼻塞、流涕且伴有血性分泌物。
2.全身表现:患者常伴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并发心肌炎、周围神经麻痹等病症。
四、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进行传播,也可经由污染的手、玩具、餐具等间接传播。
五、诊断方式
依据典型临床症状(如咽喉假膜)结合细菌学检查,通过咽拭子涂片染色发现白喉棒状杆菌或细菌培养呈阳性可确诊。
六、治疗原则
运用抗毒素中和外毒素,同时使用青霉素或红霉素等抗生素抑制细菌繁殖,及时隔离患者阻断疾病传播。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白喉后病情进展可能较快,需严密监测病情,严格执行隔离治疗措施,保证患儿充足休息,加强营养供给,以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妊娠期女性感染白喉时,需审慎评估抗毒素及抗生素使用对胎儿的影响,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