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发炎会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及其他表现,局部有疼痛加剧、肿胀加重、牙龈充血;全身有低热或高热、乏力;还会出现张口受限,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炎症通过刺激神经、血管、咀嚼肌等引发这些症状。
肿胀:拔牙部位周围组织会出现肿胀,初期可能是轻度肿胀,随着炎症加重,肿胀会逐渐明显,严重时可能导致面部肿胀变形。这是因为炎症引起局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所致。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由于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炎症反应可能相对较急,肿胀出现可能更迅速;老年人组织修复慢,肿胀消退也较慢。
充血:拔牙创口周围的牙龈组织会呈现明显的充血状态,正常牙龈呈粉红色,发炎时牙龈颜色变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质地也会变得松软,这是炎症导致血管扩张、血液充盈的表现。
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体温在37.5℃-38℃左右,这是身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但如果炎症较重,也可能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不同性别在发热表现上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可能更易出现体温波动大的情况,老年人发热时可能症状不典型,需密切观察。例如,一些拔牙后感染的病例中,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产生的炎性介质会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这是因为炎症反应消耗机体能量,同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全身代谢改变,使患者出现乏力症状。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拔牙后发炎出现乏力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需要特别关注。
其他表现
张口受限:如果炎症波及咀嚼肌等周围组织,会导致张口困难,即张口受限。轻度张口受限表现为开口度稍减小,严重时可能只能张开一条小缝,影响进食和口腔清洁。儿童张口受限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乳食摄取,老年人张口受限则会影响生活质量,增加口腔卫生维护的难度。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咀嚼肌,使其痉挛或发生炎性水肿,从而限制了下颌骨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