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的发生受细菌、饮食、宿主和时间因素影响,变形链球菌等产酸细菌利用糖类产酸致牙釉质脱矿,糖类摄入过多是重要饮食因素,牙齿形态结构矿化程度等宿主因素影响龋齿,其形成需数月数年时间,及时去除致龋因素可阻止发展,儿童和成年人都需长期维护口腔健康以降低龋齿风险。
饮食因素
糖类摄入过多是重要的饮食相关因素。比如,经常食用糖果、巧克力、甜饮料等含糖食品,口腔内的细菌会利用这些糖类产生酸性物质,从而破坏牙齿。此外,精制碳水化合物也容易被口腔细菌分解产酸,像精白米面制作的食物,在口腔中被细菌作用后产酸,导致牙齿脱矿。对于儿童来说,如果家长频繁给孩子喂食高糖食物,且不注意口腔清洁,就会显著增加龋齿发生几率;成年人如果长期高糖饮食,口腔卫生维护不佳,也容易患龋齿。
宿主因素
牙齿的形态、结构和矿化程度与龋齿发生密切相关。如果牙齿发育不良,比如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齿表面存在缺陷,就更容易被细菌侵蚀。乳牙的矿化程度相对恒牙较低,且乳牙的牙颈部明显缩窄,点隙裂沟多,这些解剖结构特点使得乳牙更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增加了乳牙患龋齿的可能性。儿童在牙齿发育阶段,营养状况不佳可能影响牙釉质的矿化,导致牙齿抗龋能力下降;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牙龈退缩,牙根暴露,牙本质敏感,也更容易发生根面龋。
时间因素
龋齿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让细菌、食物和宿主因素相互作用。从细菌附着在牙齿表面开始产酸,到牙齿硬组织逐渐脱矿、崩解形成龋洞,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去除致龋因素,比如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控制糖类摄入等,就可以阻止龋齿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每天有效刷牙、定期使用牙线清洁牙缝等,能及时清除牙齿表面的菌斑和食物残渣,延缓龋齿的发生发展。对于儿童来说,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需要长期坚持,家长要引导孩子从小注重口腔清洁,随着时间推移降低龋齿发生风险;成年人也需要长期维护口腔健康,防止龋齿在长期的时间进程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