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纤维血管瘤是什么病
鼻咽纤维血管瘤是好发于青春期男性(10-25岁)的鼻咽部良性但具强侵袭性肿瘤,病因不明。有出血、鼻塞等临床表现,可通过前鼻镜、鼻咽触诊、CT、MRI等诊断,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青春期男性及儿童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
临床表现
出血:是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常表现为反复鼻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严重时可导致贫血。儿童患者可能因大量鼻出血而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表现。
鼻塞:肿瘤增大堵塞后鼻孔,可引起单侧或双侧鼻塞,随着肿瘤生长,鼻塞症状逐渐加重。
其他症状:肿瘤向周围侵犯可引起相应症状,如侵犯咽鼓管可导致耳鸣、听力下降;侵犯眼眶可引起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等;侵犯翼腭窝可导致面部隆起等。
诊断方法
前鼻镜检查:可见鼻腔后部有红色新生物。
鼻咽部触诊:可触及质硬、活动度差的肿块,但触诊时需谨慎,避免引起大出血。
影像学检查
CT检查:能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见鼻咽部软组织肿块,骨质可有压迫吸收等改变。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范围及与周围血管等结构的关系。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范围和侵犯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如经鼻内镜手术等。手术的目的是完整切除肿瘤,同时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其他治疗:对于一些无法耐受手术或肿瘤范围广泛的患者,可考虑放疗等治疗方法,但放疗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放射性中耳炎、放射性鼻窦炎等,且其效果相对手术治疗稍逊一筹。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青春期男性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手术对生长发育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术后恢复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鼻腔通气情况、出血情况以及生长发育指标等。
儿童患者:儿童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鼻出血可能更为频繁,出血量大时容易导致贫血,影响生长发育。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对贫血的监测和纠正,手术时需特别注意操作的精细程度,避免过度损伤周围组织,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