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发炎肿痛主要由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细菌感染、局部创伤引起。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与人群差异、生活方式、家族病史有关;细菌感染主要是厌氧菌等在智齿周围盲袋内繁殖所致,不同人群感染风险有差异;局部创伤包括咀嚼硬物刺激和刷牙损伤,不同生活方式和习惯的人群受影响程度不同。
人群差异: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出现,尤其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较多见。智齿在颌骨内由于位置不足,不能正常萌出,部分牙体被牙龈覆盖,形成较深的盲袋。例如,女性智齿萌出相对男性可能稍晚,但同样可能出现萌出不全情况。
生活方式影响:如果本身颌骨发育空间不足,随着年龄增长,颌骨可能无法为智齿提供足够萌出空间,导致智齿阻生。长期不良口腔卫生习惯会加重这种情况,因为食物残渣易堆积在智齿与牙龈形成的盲袋内,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
病史相关:有家族颌骨发育相关病史的人群,智齿发炎肿痛风险可能更高。比如家族中有人存在颌骨较小导致牙齿排列不齐等情况,其后代智齿萌出异常概率增加。
细菌感染
细菌种类:主要是厌氧菌等,如普氏菌、梭杆菌等。当智齿周围盲袋内食物残渣堆积时,细菌大量繁殖,引发炎症。例如,盲袋内的食物残渣为细菌提供了营养物质,细菌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物质,刺激周围牙龈组织,导致炎症反应。
不同人群差异:儿童时期口腔细菌相对较少,但随着年龄增长,口腔内细菌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青少年及成年人更易发生细菌感染导致智齿发炎肿痛。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抵抗力下降,比平时更易受细菌感染影响,出现智齿周围炎症加重情况。
局部创伤
咀嚼食物刺激:在咀嚼较硬食物时,智齿周围牙龈可能受到机械性创伤。比如经常咀嚼坚果等硬物,容易擦伤智齿周围的牙龈组织,为细菌入侵创造门户,引发炎症。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咀嚼习惯不同,经常进食坚硬食物的人风险相对较高。
刷牙损伤: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刷牙力度过大或刷毛过硬,可能损伤智齿周围牙龈。青少年如果刷牙不规范,容易导致智齿周围牙龈受损,进而引发炎症。女性如果使用不合适的牙刷,也可能造成智齿周围牙龈创伤,增加发炎肿痛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