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治疗,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治疗各有注意事项,抗病毒治疗分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免疫调节药多联合用,抗炎保肝药辅助改善指标。
一、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其目的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两类。核苷(酸)类似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等,这类药物口服方便,抑制病毒作用较强,但需要长期服用,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耐药情况;干扰素分为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可通过调节免疫发挥抗病毒作用,有相对固定的疗程,但可能会引起流感样症状、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对于适合使用干扰素的患者,如一般情况较好、肝脏代偿功能良好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二、免疫调节治疗
一些免疫调节剂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辅助治疗,例如胸腺肽α1,它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助于乙肝病毒的清除,但单独使用效果有限,多与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不过免疫调节治疗的效果个体差异较大,需要根据患者的免疫状态等综合评估后使用。
三、抗炎保肝治疗
当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等肝脏炎症表现时,可使用抗炎保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异甘草酸镁等)、水飞蓟素类药物(水飞蓟宾等),这类药物可以减轻肝脏炎症,保护肝细胞,但不能替代抗病毒治疗,主要是起到辅助改善肝脏生化指标的作用。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慢性乙型肝炎孕妇需要密切监测病毒载量等指标,在医生评估后,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在特定孕周开始抗病毒治疗,以减少母婴传播风险,同时要关注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
儿童: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来说,对于符合抗病毒指征的儿童,会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但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长期影响,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学指标等。
老年人: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选择药物时要兼顾抗病毒效果和安全性,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因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