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是患者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可表现为心跳节律异常或强度改变,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等可致,病理性因素包括心血管、内分泌疾病等,儿童心悸需警惕先心病,孕妇心悸多为生理性但频繁伴症要排病理情况,老年人心悸可能是心疾加重信号,若心悸频繁伴其他症状需立即就医做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及时干预。
一、心悸的定义
心悸是一种患者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可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不规则或心搏有力等主观感受。
二、心悸的常见表现
1.心跳节律异常:患者可感觉心跳过快(如心动过速)、过慢(如心动过缓)或节律不规则(如早搏、房颤等)。
2.心跳强度改变:部分患者会感到心搏有力,如发生贫血、甲亢时,心脏代偿性加强收缩可引发此类表现。
三、引起心悸的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精神高度紧张、过度疲劳、大量饮酒、饮用浓茶或咖啡等,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发心悸,此类情况多为暂时性,诱因去除后可缓解。
(二)病理性因素
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均可影响心脏正常节律与功能从而导致心悸;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加速机体代谢,使心跳加快引发心悸;
其他:严重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需加快搏动以满足机体需求,可致心悸;发热时,机体代谢增高,心率加快也可引起心悸。
四、不同人群心悸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心悸需警惕先天性心脏病等情况,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悸且伴有口唇发绀、活动耐力下降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排查心脏结构异常。
(二)孕妇
孕期血容量增加、激素水平变化等可增加心脏负担,易出现心悸,一般为生理性,但若心悸频繁且伴有呼吸困难、头晕等,需排除妊娠期心脏病等病理情况。
(三)老年人
老年人心脏功能衰退,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发生率高,心悸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加重的信号,若伴有胸痛、下肢水肿等,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就诊。
五、心悸需警惕的情况
若心悸频繁发作,或伴有胸痛、呼吸困难、头晕、黑矇、晕厥等症状,可能提示存在严重心脏或其他系统疾病,需立即就医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