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儿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需明确其性质,观察皮疹、全身症状等病情表现,进行隔离休息、皮肤护理、饮食调整等一般处理,高热时物理降温,加重及时就医,还可通过免疫接种、避免接触传染源来预防。
一、明确风疹性质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是主要易感人群。风疹一般症状较轻,多数患儿会出现低热、皮疹等表现。
二、观察病情表现
1.皮疹特点:皮疹通常先出现在面颈部,然后迅速蔓延至躯干和四肢,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3mm,可融合成片。一般2-3天内皮疹消退,不留色素沉着。
2.全身症状:除皮疹外,可能伴有轻度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儿耳后、枕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三、一般处理措施
1.隔离休息:风疹具有传染性,患儿应隔离休息,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这是因为风疹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隔离可以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儿童。
2.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患儿搔抓皮疹,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可以用温水给患儿清洗皮肤,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以免刺激皮肤。
3.饮食调整: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米粥、面条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有助于身体恢复。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皮肤瘙痒等不适。
四、特殊情况处理
1.高热处理:如果患儿出现发热,体温未超过38.5℃,可以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患儿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如果体温超过38.5℃,由于低龄儿童使用退热药物需谨慎,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的退热措施,但优先考虑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方法。
2.病情加重时:如果患儿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头痛、呕吐等症状,可能提示病情加重,需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因为风疹可能会引起脑炎等并发症。
五、预防相关注意事项
1.免疫接种:接种风疹疫苗是预防风疹的有效措施。儿童可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风疹疫苗,一般在1岁半-2岁时接种第一针,7岁时接种第二针。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降低风疹的感染风险。
2.避免接触传染源:在风疹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儿童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果周围有风疹患者,应尽量让儿童远离,减少感染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