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是由白喉棒状杆菌感染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侵犯鼻咽喉部等部位能产生外毒素致局部及全身中毒症状该菌为革兰阳性能产强烈外毒素致局部形成灰白色假膜并播散全身损害多器官局部有咽喉鼻白喉不同表现全身有发热乏力等症状可致中毒性休克心肌炎神经麻痹等通过飞沫或接触物品传播依据临床表现及细菌学检查诊断需抗毒素及抗生素治疗儿童需防接种成人有症状及时排查。
一、定义
白喉是由白喉棒状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侵犯鼻咽部、喉部等部位,可产生外毒素导致局部及全身中毒症状。
二、病原体
白喉棒状杆菌为革兰阳性菌,能产生强烈外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外毒素可引起局部黏膜上皮细胞坏死、渗出,纤维蛋白等渗出物凝固形成灰白色假膜,同时可经血液等播散至全身,损害心肌、外周神经等组织器官。
三、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咽白喉较为常见,咽部可见灰白色假膜,与黏膜下组织紧密粘连,不易拭去,强行剥离可引起出血;喉白喉可出现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严重时可致吸气性呼吸困难;鼻白喉多见于婴幼儿,表现为鼻塞、流浆液血性鼻涕,鼻孔周围皮肤可见表皮剥脱或浅溃疡。
2.全身表现:患者多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心肌炎(表现为心率失常、心功能不全等)、周围神经麻痹(如软腭麻痹致吞咽困难、眼肌麻痹致复视等)。
四、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可传播给他人;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五、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依据典型的局部假膜形成及全身中毒症状初步判断。
2.细菌学检查:取假膜边缘分泌物进行涂片染色,可发现白喉棒状杆菌;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菌。
六、治疗原则
1.抗毒素治疗:尽早使用白喉抗毒素中和体内游离的外毒素,需皮试后应用。
2.抗生素治疗:选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杀灭白喉棒状杆菌,疗程通常为7~10天。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白喉风险相对较高,需做好预防接种(如白喉类毒素疫苗接种),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隔离就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防传播。
成人:成人也需关注自身健康状况,若有呼吸道不适等症状应及时排查,尤其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可能加重基础病情,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