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需评估孕周及母胎情况,包括孕周和母胎状况监测;要预防感染,如应用抗生素、保持会阴部清洁;必要时抑制宫缩;孕周<35周促进胎肺成熟;根据情况选择阴道分娩或剖宫产;特殊人群中早产儿要注意保暖、呼吸管理和消毒隔离,孕妇合并其他疾病时需谨慎处理。
一、评估孕周及母胎情况
孕周评估:准确判断胎膜早破时的孕周至关重要。对于孕周≥37周且已临产的胎膜早破,多可自然分娩;若孕周<37周,需根据母胎情况综合考量。比如孕周在28-36周之间时,要评估胎儿肺成熟度等情况。
母胎情况监测:密切监测孕妇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等,查看有无感染迹象;监测胎儿情况,包括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宫内安危,通过B超等检查评估胎儿生长发育、羊水情况等。
二、预防感染
抗生素应用:孕周<35周时,为预防新生儿感染,通常会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具体药物遵医嘱),一般静脉给药。
保持会阴部清洁:孕妇应保持会阴部清洁,可使用消毒会阴垫,减少逆行感染风险。医护人员也会定期为孕妇进行会阴部护理。
三、抑制宫缩(必要时)
对于孕周较小、有早产风险的孕妇,可能会使用抑制宫缩的药物,如利托君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孕妇心率、血压等情况。
四、促进胎肺成熟(孕周<35周时)
若孕周<35周,预计短期内可能分娩,会给予孕妇糖皮质激素促进胎肺成熟,如地塞米松等,一般是肌肉注射,通过促进胎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五、分娩方式选择
阴道分娩:孕周≥37周且已临产的胎膜早破多可经阴道分娩。在分娩过程中需严密监测产程进展及胎心变化等。
剖宫产:若存在剖宫产指征,如胎位异常、胎儿窘迫等情况,则需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早产儿:胎膜早破孕周小的早产儿,出生后需特别注意保暖,置于暖箱中,维持体温稳定;要加强呼吸管理,因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易出现呼吸窘迫等情况;严格消毒隔离,预防感染,由于早产儿免疫力低下,感染风险高。
孕妇合并其他疾病:若孕妇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处理胎膜早破时需更加谨慎。比如合并糖尿病的孕妇,要注意血糖控制,因为高血糖环境可能影响母胎预后;合并高血压的孕妇,需密切监测血压,调整降压药物(若有使用),保证母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