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心脏病猝死有前驱症状和终末事件期症状,前驱症状是猝死前数天至数月出现非特异性症状,终末事件期包括心脏骤停和心律失常;不同人群心源性心脏病猝死症状有特点,中老年人群前驱症状不典型,终末事件期易现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有基础心血管疾病人群猝死前原有症状会加重;年轻人猝死相对突然,前驱症状不明显,剧烈运动等诱因下易迅速出现终末事件期表现。
终末事件期症状
心脏骤停:这是心源性猝死的关键表现,患者突然失去意识,倒地,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如颈动脉、股动脉等无法触及搏动。此时心脏的泵血功能完全停止,全身重要器官包括大脑迅速缺血缺氧。
心律失常:多数表现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时,心脏的电活动紊乱,心跳过快且不规则,无法有效泵血;心室颤动则是心脏乱颤,完全丧失泵血功能。
不同人群心源性心脏病猝死症状的特点
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心血管系统逐渐出现退行性变化,如动脉粥样硬化等。中老年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前驱症状可能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胸闷、乏力,容易被忽视。而终末事件期更易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这与中老年人心血管储备功能下降有关,一旦心脏出现问题,很快就会发展到危及生命的阶段。例如,有研究统计显示,60岁以上人群心源性猝死中,以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为主要终末事件期表现的比例较高。
有基础心血管疾病人群:如本身患有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的患者。冠心病患者猝死前可能会有原有的心绞痛症状明显加重,发作频率增加,疼痛持续时间延长且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缓解不明显;心肌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突然加重、水肿进行性加重等情况后迅速出现心脏骤停等表现,这是因为基础疾病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已经受损,心脏的代偿能力有限,容易在某些诱因下突发猝死。
年轻人:年轻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往往较为突然。可能的前驱症状可能更不明显,部分可能在剧烈运动后出现心悸等表现,然后迅速进展为心脏骤停。例如,一些有遗传性心肌病(如肥厚型心肌病)的年轻人,在剧烈运动时可能诱发心脏骤停,这是因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结构异常,剧烈运动时心脏负荷增加,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导致猝死,其症状往往在剧烈运动等诱因下迅速出现终末事件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