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的处理包括观察等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一般护理。6个月至2岁非重度中耳炎且全身情况良好、耳痛不剧烈者可观察等待不超48-72小时;2岁以上中-重度等需用抗生素,耳痛明显用止痛药;鼓膜切开术适用于特定情况,鼓膜置管术适用于反复发作等情况;一般护理要让儿童多休息、保持室内适宜环境、合理饮食、避免用力擤鼻。
一、观察等待
对于6个月至2岁的非重度中耳炎患儿,若全身情况良好、耳痛不剧烈,可先观察等待,一般观察时间不超过48-72小时。因为部分中耳炎有自愈倾向,在此期间需密切关注患儿症状变化,如耳痛是否缓解、体温是否下降等。
二、药物治疗
(一)抗生素
对于2岁以上中-重度急性中耳炎患儿、6-23个月有中-重度急性中耳炎表现的患儿以及所有重度急性中耳炎患儿,需使用抗生素。常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患儿情况及当地细菌耐药情况等综合考虑。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儿童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循医嘱,考虑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情况等,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年龄段的抗生素。
(二)止痛药
若儿童耳痛明显,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止痛药缓解疼痛。但要注意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准确用药,同时需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等。
三、手术治疗
(一)鼓膜切开术
适用于以下情况:急性中耳炎经抗生素治疗后病情无改善;出现鼓膜穿孔,但穿孔太小、引流不畅;有并发症可疑但无需立即行乳突切开术等。通过鼓膜切开术可以切开鼓膜,排出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
对于儿童进行鼓膜切开术时,要注意手术操作的精细程度,减少对儿童耳部组织的损伤,术后要密切观察儿童耳部恢复情况以及有无并发症等。
(二)鼓膜置管术
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经保守治疗无效且积液较黏稠等情况。通过在鼓膜上放置通气管,可改善中耳通气,引流中耳积液。
儿童进行鼓膜置管术时,要考虑儿童的配合程度等因素,术后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进水等,同时要关注通气管的在位情况以及儿童耳部症状的改善情况。
四、一般护理
让儿童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注意儿童的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对于患有中耳炎的儿童,要注意避免其用力擤鼻,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