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主要由汉坦病毒属病毒感染引起,该病毒存多种血清型且在啮齿类动物体内持续感染并随其排泄物排出,传播途径包括动物源性的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虫媒传播及垂直传播,不同年龄段人群均易感,成年人群因接触鼠类机会多感染风险略高,儿童在相关环境也可被感染,长期从事野外作业等生活方式及有基础疾病人群感染风险和病情有影响。
一、病毒感染源
汉坦病毒是引发出血热的主要病原体,该病毒存在多种血清型,如汉坦病毒(HTNV)、汉城病毒(SEOV)、普马拉病毒(PUUV)、多布拉伐-贝尔格莱德病毒(DOBV)等,不同血清型所致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和地域分布有所差异,病毒在宿主动物(主要是啮齿类动物,如黑线姬鼠、褐家鼠等)体内持续感染并可随其排泄物排出病毒。
二、传播途径
(一)动物源性传播
1.呼吸道传播: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粪便、尿液、唾液等)形成气溶胶,人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后,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黏膜侵入人体。例如,在鼠类活动频繁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如地下室、仓库等,气溶胶传播风险增加。
2.消化道传播:进食被带病毒鼠类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等,病毒可经口腔或胃肠道黏膜进入人体。比如,食用被鼠类粪便污染后未彻底洗净煮熟的食物,就可能通过消化道感染病毒。
3.接触传播:破损的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带病毒鼠类的排泄物、血液等,病毒可经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如处理被鼠类污染的物品时,未做好防护导致皮肤破损而接触到病毒。
(二)虫媒传播
一些节肢动物(如革螨、恙螨等)可携带汉坦病毒,当这些虫媒叮咬人时,病毒可经叮咬部位侵入人体造成传播。这类传播多见于特定的自然疫源地环境,虫媒在鼠类与人体之间起到病毒传递的媒介作用。
(三)垂直传播
孕妇感染汉坦病毒后,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胎儿感染,但这种传播方式相对较少见。
三、人群易感性及相关影响因素
不同年龄段人群均有易感性,一般而言,成年人群因生活、工作中接触鼠类等机会相对较多,感染风险可能略高,但儿童若处于鼠类活动环境且有接触相关污染情况时也可被感染。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从事野外作业、居住在卫生条件差且鼠类密集区域、有接触鼠类排泄物等行为的人群,感染出血热的风险显著增加。有基础疾病人群感染汉坦病毒后,机体免疫状态及基础疾病可能影响病情发展,使得病情相对复杂,需加强健康监测与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