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的区别是什么
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90%以上,病因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有关,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继发性高血压约占5%-10%,由确定疾病或病因引起,有原发病表现、血压短期升高明显,去除病因血压可改善,需通过检查区分两者,特殊人群出现高血压需警惕继发性高血压情况。
发病因素: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遗传方面,若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个体患病风险可能增加;环境因素包括长期精神紧张、高盐饮食等;生活方式上,缺乏运动、肥胖等也与之相关。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的工作环境中,患原发性高血压的概率会升高。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中老年人群相对更易患原发性高血压。性别上,在未绝经前女性发病率略低于男性,绝经后女性发病率逐渐接近男性。
病情特点:起病隐匿,进展相对缓慢,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继发性高血压
定义:是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
发病因素:有明确的继发原因,常见的如肾脏疾病,包括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内分泌疾病,像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心血管疾病,主动脉缩窄等;以及药物引起的血压升高,如长期服用避孕药等。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为例,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引起高血压。在年龄和性别方面,不同继发原因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上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比如,主动脉缩窄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多见于青少年。
病情特点:有原发病的表现,血压可在短时间内升高较明显,部分患者可找到引起血压升高的明确病因,去除病因后,血压可得到控制或明显改善。例如,嗜铬细胞瘤患者除了高血压外,还可能出现阵发性血压升高、头痛、心悸等症状,在切除嗜铬细胞瘤后,血压可恢复正常。
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在定义、发病因素、病情特点等方面均有明显区别。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有助于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从而采取不同的治疗和管理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出现高血压情况时,需要特别注意排查是否为继发性高血压,因为不同人群的高血压病因及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儿童出现高血压更要警惕先天性疾病等继发因素,孕妇出现高血压则要考虑妊娠相关的继发情况等,以保障特殊人群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