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感染因素方面有咽鼓管途径感染(儿童咽鼓管特点使其易通过该途径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可累及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和外耳道途径感染(鼓膜外伤、医源性操作可致病原体进入中耳);其他因素包括过敏因素(变态反应致黏膜水肿、腺样体肥大堵塞咽鼓管咽口)和环境因素(气压变化致鼓膜损伤、吸烟增加发病风险)。
一、感染因素
(一)咽鼓管途径感染
1.儿童易感性:儿童的咽鼓管较短、宽且直,呈水平位,病原体更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例如,婴幼儿在仰卧位吃奶时,乳汁容易经咽鼓管逆流进入中耳引发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这些细菌可通过上呼吸道感染后,经咽鼓管蔓延至中耳。
2.上呼吸道感染累及:当发生普通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的炎症会波及咽鼓管,导致咽鼓管黏膜充血、肿胀,管腔阻塞,中耳内的分泌物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引发中耳炎。例如,感冒时鼻腔分泌物增多,可能会逆行感染中耳。
(二)外耳道途径感染
1.鼓膜外伤:当鼓膜因挖耳、外伤等原因出现穿孔时,外耳道内的细菌等病原体容易通过穿孔的鼓膜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比如,不恰当的挖耳行为可能导致鼓膜穿孔,进而引发感染。
2.医源性因素:在进行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耳部医疗操作时,如果消毒不严格,也可能将病原体带入中耳,引起感染。
二、其他因素
(一)过敏因素
1.变态反应: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尘螨等,会引起鼻咽部和中耳的黏膜水肿,影响咽鼓管的正常功能,导致中耳通气引流不畅,增加中耳炎的发生风险。例如,季节性过敏患者在花粉季容易出现耳部不适,进而引发中耳炎。
2.腺样体肥大:儿童腺样体肥大较为常见,肥大的腺样体可堵塞咽鼓管咽口,阻碍中耳的引流,使中耳内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腺样体肥大还可能导致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进一步加重中耳的炎症情况。
(二)环境因素
1.气压变化:乘坐飞机、潜水等情况下,外界气压发生急剧变化,而中耳内的气压不能及时调整,会导致鼓膜内外压力不平衡,引起鼓膜损伤,进而容易引发中耳炎。例如,飞机起飞或降落时,部分人会出现耳闷、耳痛等不适,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中耳炎。
2.吸烟因素:成人长期吸烟会影响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同时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中耳黏膜,影响咽鼓管的功能,使中耳炎的发病风险升高。对于儿童来说,家长吸烟会增加儿童患中耳炎的可能性,因为儿童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呼吸道更容易受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