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单纯性鼻炎可从避免诱发因素、药物治疗、鼻腔冲洗、手术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防治,避免接触过敏原等诱发因素,合理运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适时鼻腔冲洗,保守治疗无效可手术,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治疗各有注意要点。
一、避免诱发因素
1.环境因素: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在花粉传播季节,可佩戴口罩减少外出;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湿润,定期打扫房间、清洗床上用品等。对于有职业性致病因素的患者,如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物质等,应改善工作环境,做好防护措施。
2.生活方式因素:戒烟,因为吸烟会刺激鼻腔黏膜,加重鼻炎症状;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因为感冒容易诱发或加重慢性单纯性鼻炎。
二、药物治疗
1.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水肿的作用,可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常用药物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能有效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会有鼻黏膜干燥等不良反应,儿童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应用。
2.鼻用减充血剂:可短期使用(一般不超过7天)缓解鼻塞症状,如麻黄碱滴鼻液等,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药物性鼻炎,使鼻塞症状更加顽固。
三、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鼻黏膜水肿,改善鼻腔通气。一般每日1-2次,操作时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鼻黏膜。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应协助其正确进行鼻腔冲洗。
四、手术治疗
一般情况下,慢性单纯性鼻炎先采取保守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但手术有一定适应证和风险,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在治疗时应更谨慎,药物选择需考虑儿童的特殊生理特点,尽量选择温和、副作用小的药物。鼻腔冲洗时要注意操作方法,避免儿童不配合导致损伤。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活环境,减少过敏原接触,如选择合适的床上用品材质等。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慢性单纯性鼻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利弊后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如鼻腔冲洗等物理治疗方式为主,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时,要考虑其基础疾病对药物治疗的影响。例如,老年人若有心血管疾病,使用鼻用减充血剂需谨慎,因为部分减充血剂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同时,鼻腔冲洗时要注意动作缓慢,避免因头晕等情况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