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遗传因素是重要基础,约60%患者有家族遗传史,环境因素包括高盐等饮食、肥胖、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吸烟饮酒等,有家族遗传史人群需改善环境因素,无家族遗传史人群也需健康生活方式预防。
遗传因素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基础之一。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双方均患有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父母双方均正常的人群。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60%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家族遗传史。遗传因素主要通过影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肾脏对钠的重吸收等多种途径参与高血压的发生。例如,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可能会影响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从而导致血压调节失衡。
环境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
饮食因素:高盐饮食是重要的环境危险因素。过量摄入钠盐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进而升高血压。例如,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钠盐摄入量应小于5克,但很多地区人群钠盐摄入量远高于此。另外,饮食中缺乏钾、钙、镁等元素也与高血压的发生相关。钾可以促进钠的排泄,钙、镁有助于维持血管的正常舒缩功能,长期缺乏这些元素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肥胖因素: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与原发性高血压密切相关。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释放的炎性介质等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导致血管阻力增加,同时肥胖还会使心脏负担加重,进而引起血压升高。研究发现,体重指数(BMI)≥28kg/㎡的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是正常体重人群的数倍。
精神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精神因素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诱因。当人体处于长期应激状态时,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引起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例如,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的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相对较高。
吸烟与饮酒因素: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同时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升高。过量饮酒也会导致血压升高,酒精会影响肝脏对某些降压物质的代谢,还会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收缩,长期大量饮酒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对于有高血压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更需要注意改善上述环境因素。例如,保持健康的饮食结构,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钙、镁等元素的摄入;保持合适的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应对压力,可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精神紧张;戒烟限酒等。而对于没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也不能忽视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样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