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置性前置胎盘状态是妊娠28周前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下缘接近或达宫颈内口但未覆盖的状态,与子宫内膜病变或损伤、胎盘异常有关,对孕妇可致产前、产后出血等,对胎儿可致宫内缺氧等,靠超声诊断,孕妇需多休息、密切观察及高危人群加强管理。
发生机制
子宫内膜病变或损伤:多次流产、刮宫、剖宫产等手术史可引起子宫内膜炎或萎缩性病变,使子宫蜕膜血管形成不良,胎盘为摄取足够营养,扩大面积,延伸至子宫下段,从而增加低置性前置胎盘状态发生风险。例如有过剖宫产史的女性,子宫切口瘢痕处内膜修复不良,胎盘容易附着于此处并向下延伸。
胎盘异常:胎盘面积过大或胎盘形态异常,如副胎盘等,也可能导致胎盘延伸至子宫下段,出现低置性前置胎盘状态。双胎妊娠时,胎盘面积相对较大,发生低置性前置胎盘状态的几率较单胎妊娠高。
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对孕妇的影响
产前出血:妊娠中晚期,随着子宫增大,子宫下段伸展,附着于此处的胎盘不能相应伸展,导致胎盘与子宫下段分离,引起出血。这种出血往往是无痛性的,反复发生,可能导致孕妇贫血,增加感染风险等。
产后出血:低置性前置胎盘状态时,胎盘附着处子宫肌层收缩力较差,产后胎盘不易完全剥离,容易发生产后出血,严重时可危及孕妇生命。
对胎儿的影响:反复出血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生长受限等。如果出血严重,还可能导致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
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是诊断低置性前置胎盘状态的主要方法。通过超声可以明确胎盘位置与宫颈内口的关系。一般在妊娠20周左右进行超声检查初步判断胎盘位置,妊娠28周后再次超声检查确定是否为前置胎盘及具体类型。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的距离等情况。
处理及注意事项
孕妇注意事项
休息:孕妇需要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性生活等。休息时可采取左侧卧位,以增加子宫胎盘血流量,减少出血风险。例如每天保证足够的卧床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密切观察:密切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如果出现阴道流血增多、腹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观察自身有无头晕、乏力等贫血表现,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及胎盘位置变化。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有剖宫产史等高危因素的孕妇,更要加强孕期管理。在孕期要按时进行超声检查,密切关注胎盘位置变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如果发生出血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比如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在孕晚期要更加警惕胎盘位置异常相关的出血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就医,可能需要提前住院观察,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分娩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