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肺结核是曾患肺结核经治疗或自身免疫力作用后病灶稳定不再活动的状态,胸部影像有钙化灶等表现,形成与自身免疫清除或治疗后转归有关,一般无临床症状且无传染性,但不同人群需定期随访观察有无变化,一般人群每年查影像,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随访有不同要求。
一、形成原因
1.自身免疫清除:当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自身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将大部分结核分枝杆菌清除,仅留下一些局部的病灶遗迹,逐渐形成陈旧性改变。对于免疫力正常的成年人来说,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约有10%的人会发病,而90%的人可通过自身免疫力将其控制,进而形成陈旧性病灶。
2.治疗后转归:部分患者经过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后,结核病灶得到控制,炎症吸收,遗留下来的纤维化、钙化等病灶即为陈旧性肺结核表现。例如,经过6-9个月规范抗结核治疗的患者,多数会形成陈旧性病灶。
二、影像学特点
1.钙化灶:在影像学上表现为高密度的、边缘清晰的病灶,呈点状、块状等。这是因为病灶中的钙盐沉积,是结核病灶愈合的一种常见表现。
2.纤维条索状影:表现为条索状的高密度影,是由于病灶部位纤维组织增生所致,通常提示曾经有过结核炎症过程。
三、临床意义
1.一般无临床症状:大多数陈旧性肺结核患者没有咳嗽、咳痰、咯血、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但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患有艾滋病等基础疾病的人,陈旧性肺结核可能会复发,需要密切关注。
2.不具有传染性:陈旧性肺结核病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通常处于静止状态,不会排出体外传染给他人。但如果患者合并有活动性肺结核,则具有传染性,需要注意区分。
四、随访观察
1.对于一般人群:建议每年进行1次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以观察陈旧性肺结核病灶有无变化。如果病灶在短期内出现明显的增大、新的病灶出现等情况,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有活动性肺结核复发。
2.对于特殊人群: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应密切随访。建议每半年进行1次胸部影像学检查,同时要注意观察老年人是否出现乏力、消瘦等非特异症状,因为老年人陈旧性肺结核复发时临床症状可能不典型。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免疫力会受到影响,陈旧性肺结核复发风险增加。这类患者除了定期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外,还需要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在平稳水平,以降低陈旧性肺结核复发的几率。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需要更加频繁地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一般每3-4个月检查1次,同时要注意自身症状变化,一旦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