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口腔健康需从多方面着手,要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正确刷牙并使用牙线或牙缝刷;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增加富含纤维食物摄入;定期口腔检查,每6-12个月一次,还需定期洁治,每1-2年一次,不同人群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口腔保健。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每天使用牙线清洁牙缝,特别是在晚上刷牙后,对于牙缝较大或有牙间隙的人群,牙缝刷也是很好的辅助清洁工具。牙线能有效清除牙刷难以清洁到的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对于预防牙结石在牙缝部位的沉积非常重要。老年人牙齿间隙可能因牙龈萎缩等原因增大,更需要使用牙线或牙缝刷;儿童在牙齿替换期等特殊阶段,家长可辅助使用牙线,选择适合儿童使用的较细牙线,避免损伤儿童牙龈。
调整饮食结构
减少高糖食物摄入:过多的糖分会被口腔细菌利用,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并促进菌斑形成,进而增加牙结石形成风险。应减少糖果、甜饮料、糕点等高糖食物的摄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过量食用高糖食物不仅易患龋齿,还会增加牙结石风险,家长应控制儿童高糖食物摄取量;成年人也要注意减少日常高糖食物的消费,保持健康饮食结构。
增加富含纤维食物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芹菜、胡萝卜、苹果等,在咀嚼过程中能起到类似牙刷的清洁作用,摩擦牙齿表面,有助于清除部分菌斑和食物残渣。例如,吃芹菜时,其纤维能在牙齿表面刮擦,帮助去除一些附着的菌斑,长期坚持有助于预防牙结石。不同年龄人群都可通过增加富含纤维食物摄入来辅助预防牙结石,儿童可将芹菜等切成适当大小让其食用,成人则可在日常饮食中合理搭配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定期口腔检查和洁治
定期口腔检查: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口腔医生能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口腔内潜在问题,如早期菌斑、牙石形成情况等,并给予专业指导。儿童应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左右开始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口腔问题并进行干预;成年人也要按时进行口腔检查,特别是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或有牙周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更应增加检查频率。
定期洁治(洗牙):一般每1-2年进行一次洁治,通过超声波洁牙机等设备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菌斑和色素等。超声波洁牙是利用高频振动的超声波工作尖,将牙结石震碎并去除,整个过程相对安全、有效。对于一些患有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人群,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洁治,具体频率需根据口腔医生的建议。老年人由于口腔组织可能有一定退变,更要注意定期洁治以维护口腔健康;孕妇在孕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更容易出现口腔问题,也应在医生评估下定期进行洁治,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操作方式,避免对孕期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