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乏力疲倦、右心衰竭时身体低垂部位水肿等;实验室检查中利钠肽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有诊断价值,心肌损伤标志物可提示心肌损伤;影像学检查里超声心动图能测心脏结构功能,胸部X线可见心脏大小外形及肺淤血等;其他检查心电图可找病因;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表现不典型,儿童多由先心病引起,检查需依特点调整。
一、临床表现
心力衰竭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这是左心衰竭较早出现的主要症状,最初可能在劳累时发作,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出现;还可能有乏力、疲倦,是由于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所致;另外,右心衰竭患者会有水肿,常见于身体低垂部位,如足部、踝部等,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
二、实验室检查
1.利钠肽(BNP)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
BNP是由心室肌细胞合成的含32个氨基酸的多肽,NT-proBNP是其无活性的前体。在心力衰竭时,心室壁张力增加,BNP及NT-proBNP分泌明显增加,且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一般来说,BNP<100pg/ml,NT-proBNP<300pg/ml时不支持心力衰竭的诊断;BNP在100-400pg/ml之间,NT-proBNP在300-1500pg/ml之间时,需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判断;当BNP>400pg/ml,NT-proBNP>1500pg/ml时,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较高。
2.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力衰竭患者若伴有心肌缺血或坏死,可出现肌钙蛋白(cTn)升高,提示心肌有损伤,常见于缺血性心肌病等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
是诊断心力衰竭最常用的重要检查方法。可测定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LVEF≥50%,心力衰竭时LVEF降低;还能观察心室壁的运动情况、心室腔的大小等,有助于判断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例如,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指标异常增大往往提示心脏功能受损。
2.胸部X线:
可看到心脏大小及外形,有助于诊断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时可能出现肺淤血的表现,如肺纹理增多、KerleyB线等,严重时可见胸腔积液。
四、其他检查
1.心电图:
可发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情况,有助于寻找心力衰竭的病因,如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有典型的ST-T改变及病理性Q波等表现。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心力衰竭的表现可能不典型,需更加细致地观察其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儿童心力衰竭多由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除了上述一般检查外,要重点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在儿童中的应用需根据儿童特点进行适当调整,以准确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