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钙、氟缺乏均会影响牙齿健康引发龋齿,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吸收致牙齿钙化受影响,儿童、女性孕期哺乳期易缺;钙是牙齿硬组织主要成分,钙缺乏使牙齿硬组织发育不良、抗酸能力下降,儿童、老年人、更年期女性易缺;氟能增强牙齿抗酸能力,缺乏时牙齿抗酸能力下降,儿童、孕妇、老年人易受影响。
一、维生素D缺乏
1.作用机制及影响
维生素D对于钙的吸收、代谢和利用起着关键作用。人体内维生素D不足时,会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导致血钙水平降低。而牙齿的正常发育和维持需要充足的钙,血钙不足会使牙齿的钙化过程受到影响,牙齿的硬度降低,从而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蚀引发龋齿。例如,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的儿童患龋齿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其牙齿的矿化程度不佳。
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较大,如果日常饮食中维生素D摄入不足,且户外活动较少(皮肤合成维生素D也会减少),就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进而增加龋齿发生的可能性。对于女性而言,在孕期和哺乳期如果维生素D缺乏,也会影响胎儿或婴儿牙齿的发育,增加婴儿日后患龋齿的风险。
二、钙缺乏
1.作用机制及影响
钙是牙齿硬组织的主要组成成分,牙齿的主要成分羟基磷灰石的形成离不开钙。当人体钙缺乏时,牙齿的硬组织发育不良,牙齿的结构变得脆弱,抗酸能力下降。比如,长期钙摄入不足的人群,牙齿的矿化程度不够,牙齿表面的牙釉质容易被口腔中的酸侵蚀,从而引发龋齿。
年龄方面,儿童时期是牙齿发育的重要阶段,对钙的需求较高。如果儿童挑食、饮食中钙含量不足,或者存在一些影响钙吸收的因素(如胃肠道疾病等),就会导致钙缺乏,增加龋齿风险。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钙的流失增加,如果钙摄入不足,也会使牙齿的骨质流失,牙齿变得脆弱,容易患龋齿。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体内激素变化,钙的流失加快,也需要注意钙的补充,以降低龋齿发生的可能性。
三、氟缺乏
1.作用机制及影响
氟是预防龋齿的重要元素之一。氟可以与牙齿中的羟基磷灰石结合,形成更稳定的氟磷灰石,增强牙齿的抗酸能力,抑制口腔中细菌产生酸的能力。当人体缺乏氟时,牙齿的抗酸能力下降,细菌产生的酸更容易破坏牙齿的硬组织,从而引发龋齿。例如,在一些饮水氟含量较低的地区,人群患龋齿的概率相对较高。
不同年龄人群对氟缺乏的易感性不同。儿童时期是牙齿矿化的关键时期,若氟缺乏,会严重影响牙齿的正常矿化,增加龋齿发生的风险。对于孕妇来说,氟的摄入情况也会影响胎儿牙齿的发育,如果孕妇氟缺乏,可能导致胎儿牙齿的氟含量不足,为日后患龋齿埋下隐患。老年人如果长期处于氟缺乏的环境中,牙齿的老化过程中也更容易受到龋齿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