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速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可通过休息放松、调整呼吸缓解;病理性需针对基础疾病进一步处理且要及时就医,儿童出现心动过速家长别惊慌要及时带其到儿科就诊,老年人出现心动过速要就地休息并尽快送医。
一、区分类型
心动过速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心动过速常由运动、情绪激动、饮酒、喝咖啡等引起;病理性心动过速可由心脏本身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或其他系统疾病(如发热、贫血等)导致。
二、生理性心动过速缓解方法
休息放松:当因运动、情绪激动等出现生理性心动过速时,立即停止当前活动,找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坐下或躺下休息。一般休息10-15分钟后,心率多可逐渐恢复正常。例如,进行剧烈运动后出现心动过速,停下休息片刻,心率会慢慢减慢。
调整呼吸:采用深呼吸的方法,缓慢地吸气,使腹部膨胀,然后缓慢地呼气,每次呼吸尽量保持均匀、深沉,重复几次。比如,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通过调整呼吸频率可影响自主神经功能,从而缓解心动过速。一般连续进行5-10次这样的深呼吸动作后,心率可能会有所下降。
三、病理性心动过速初步应对及就医建议
针对基础疾病处理:如果是由发热引起的病理性心动过速,需要积极控制体温,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窝等部位)等方式,但如果体温超过38.5℃且物理降温效果不佳,应及时就医进一步处理;若是贫血导致的心动过速,要积极寻找贫血原因并进行相应治疗。不过这些基础疾病的处理都需要专业医疗人员进一步评估和操作。
及时就医:当出现病理性心动过速时,即使通过休息等初步处理后心率有所缓解,也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因为病理性心动过速可能提示存在较为严重的心脏或其他系统疾病,需要医生进行心电图等相关检查,明确心动过速的类型和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明确是室上性心动过速还是室性心动过速等不同类型,从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出现心动过速时,家长首先不要惊慌,要让儿童保持安静,避免过度哭闹。如果是儿童因发热等引起的心动过速,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测量体温时可选择合适的体温计,如电子体温计等。同时,及时带儿童到儿科就诊,因为儿童的心血管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心动过速可能有其特殊病因,需要专业儿科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且要避免自行给儿童使用不恰当的药物来缓解心动过速。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心动过速时,由于老年人的心脏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且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所以更要谨慎对待。应让老年人就地休息,避免随意搬动。同时尽快联系急救人员或送往附近医院,因为老年人的心动过速可能提示严重的心脏问题,如心肌缺血加重等,需要及时进行专业的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