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分为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急性乙肝病程6个月内,起病急,多数可康复,无慢性携带状态,乙肝五项及病毒载量有相应特点且预后良好;慢性乙肝病毒持续感染超6个月,机体免疫难清病毒,有非特异表现,可致严重后果,体内持续带病毒,乙肝五项及病毒载量有其特征,部分病情会进展,不同人群有不同影响。
一、感染病程方面
1.急性乙肝:是指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病程在6个月以内的乙肝类型。通常起病较急,患者可能在感染后短期内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典型症状,机体有机会通过自身免疫反应较为迅速地清除病毒,部分患者可完全康复。例如,一些免疫功能正常的青壮年感染乙肝病毒后,约90%可在6个月内清除病毒并痊愈。
2.慢性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持续感染超过6个月的情况。机体免疫功能不能有效清除病毒,病毒会与机体免疫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此时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表现,病情会持续迁延,逐渐可能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等严重后果。
二、病毒携带状态方面
1.急性乙肝:一般不存在慢性病毒携带状态,多数患者经及时有效的免疫清除后可彻底清除病毒,身体恢复健康。
2.慢性乙肝:体内持续存在乙肝病毒,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持续复制,长期携带病毒,是导致慢性肝病进展的重要原因。
三、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
1.乙肝五项:
急性乙肝:急性期乙肝表面抗原(HBsAg)呈阳性,随着病情恢复,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可逐渐产生,乙肝e抗原(HBeAg)一般短期内会转阴,若恢复良好,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多为IgM型为主,且滴度较高。
慢性乙肝:HBsAg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HBeAg多呈阳性,抗-HBc多为IgG型为主,且滴度相对稳定。
2.病毒载量(HBV-DNA):
急性乙肝:早期病毒载量较高,但随着机体免疫清除病毒,病毒载量会迅速下降,多数患者在6个月内可检测不到病毒载量。
慢性乙肝:病毒载量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反映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
四、预后方面
1.急性乙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可完全康复,极少发展为慢性乙肝。例如儿童急性乙肝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康复率较高。
2.慢性乙肝:部分患者病情会逐渐进展,年龄较大、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酗酒、熬夜等)、有其他基础病史(如合并丙肝感染等)的患者病情进展风险更高。比如长期酗酒的慢性乙肝患者,肝脏受到酒精和乙肝病毒的双重损害,更容易加速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进程。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慢性乙肝可能会增加母婴传播的风险,需要特别关注孕期的监测和阻断措施;对于儿童慢性乙肝患者,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以及病情对肝脏功能的长期影响,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