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可由心脏疾病和非心脏疾病引起。心脏疾病方面,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等,不同年龄诱因不同)、冠心病(有危险因素人群易致心肌缺血时心悸)、心力衰竭(不同年龄病因有别,生活方式不健康加重症状)可致心悸;非心脏疾病方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激素过多致交感神经兴奋)、贫血(携氧能力下降致心脏代偿性加快跳动)、发热(体温升高致心率加快)、内分泌紊乱(如嗜铬细胞瘤间断或持续分泌儿茶酚胺)、神经官能症(中青年女性,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且检查多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均可引发心悸。
冠心病: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时,可能出现心悸症状。尤其是在心肌缺血发作时,除了心悸,还可能伴有胸痛、胸闷等表现。对于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以及中老年人群,更易发生冠心病相关心悸。
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心输出量不足,身体各器官供血供氧受限,患者会出现心悸,同时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不同年龄段心力衰竭的病因有差异,儿童可能由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成年人多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有关,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劳累、肥胖)会增加患病风险,加重心悸等症状。
非心脏疾病相关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心悸。患者还常伴有多汗、消瘦、手抖、食欲亢进等表现。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青年女性相对多见。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可发现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促甲状腺激素降低等异常。
贫血: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机体缺氧,心脏会代偿性加快跳动以满足机体需求,进而引起心悸。常见的贫血原因有缺铁、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溶血性疾病等。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可能因挑食、生长发育快等导致缺铁性贫血,孕妇则易出现缺铁性或巨幼细胞性贫血等。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异常。
发热:各种感染等原因引起体温升高时,心率会随体温升高而加快,从而出现心悸。不同年龄人群发热原因不同,儿童多因病毒、细菌等感染,成人则可能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测量体温可发现体温超过正常范围(成人正常体温36-37℃左右)。
内分泌紊乱:除甲状腺功能亢进外,其他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导致心悸。例如嗜铬细胞瘤,会间断或持续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血压骤升及心悸、头痛、出汗等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通过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检测等可协助诊断。
神经官能症: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情绪激动等。患者除了心悸,还可能伴有失眠、多梦、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各项心脏及相关检查多无明显器质性病变。